四川新闻联播丨天府十年⑩:乡村振兴 再启新程

天府十年,砥砺奋进,气象万千。四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续奋斗,又全面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殷殷嘱托,四川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多点开花发展乡村经济,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这里是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在水稻抢收后,村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乡亲们种下了川穹等中药材,播下了来年丰收的希望。

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种粮大户 王元威: 我们种植川芎一亩田正常情况下利润能够保持在1000元左右,种一季粮食种一季药材。

“稻药”轮作,除了能提高大伙儿的收入,更关键的是,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今年,永丰村的水稻喜获丰收,创下了亩产780.2公斤的新记录。村里3100亩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就是粮食高产的密码。6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在稻田旁,他嘱托道,要严守耕地红线,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过去十年,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全面实施“田长制”,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989万亩。

如果说良田是粮仓“地基”,科技便是粮仓“支柱”。过去10年,我省通过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项项粮食产量记录被不断刷新。9月3号,在汉源县,“品香优秱珍”测产平均亩产达到了950.3公斤,创下四川一级优质稻高产新纪录;9月18号,在大邑县,“川康优2115”测产平均亩产达到了809.8公斤,刷新了成都平原麦茬机插优质杂交稻高产纪录。

满眼金黄,颗粒归仓。经过十年努力,2021年,我省粮食产量达716亿斤,比10年前增加了62亿斤,新增产量可供1700万人吃上整整一年。

同志们!嘿!起鱼了!嘿!加油干!嘿!……  

秋意渐浓,升钟湖的有机鱼又迎来了一年中最肥美的时节。收拢巨型渔网,渔民们也收拢了满满的希望。

南充市南部县升钟湖渔民 敬代猛:从以前起水价七八块到现在十七八块,鱼的价格翻了一番,我们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在南充,像升钟湖这样的有机水产品基地已经发展起了6.5万亩。过去10年,我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构建以川粮油、川猪、川鱼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不断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178个。生猪出栏量保持全国第一;中国每10斤菜籽油,就有3斤榨取自四川的油菜籽;每10瓶白酒,就有5瓶源自四川的酒窖。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14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5661.9亿元。

夜幕降临,彩灯点亮。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好不热闹。2016年,依托绝美的自然风景,璀璨厚重的巴文化,宣汉县开始打造巴山大峡谷景区,乘着这股东风,片区里的21个乡镇也驶上了以文旅开发促乡村振兴的的快车道。

达州市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村民 张桃:我们农家乐最多一天接待了80多桌客人,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巴适。

截至2021年底,全省乡村旅游景区已达1143个,当年,旅游接待达到4.66亿人次,收入迈上3600亿元新台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大家各显神通,又同步向前。曾经沉寂的乡村重回生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由2012年的7001元增长到2021年的17575元。 

今天,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上,沃野蜀乡正在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上狠下功夫,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