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黄金72小时”① 】四川如何快速响应,打通生命通道?

警报声拉响、屋内吊灯晃动、山上碎石滚落……9月5日12时52分,一场6.8级地震袭击甘孜州泸定县及周边区域,震源深度16公里,有房屋垮塌和大量人员被困,部分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

1

地震发生之后的72小时,是打通“生命通道”最重要的时段,也被称为“黄金72小时”。在此期间,如何快速响应,统筹好各方力量加紧打通救援通道?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快!第一时间及时响应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地震发生时我正在单位封闭式值守,震感一来我心想坏了!立即来到厅指挥中心了解灾情。”据应急厅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主要负责人回忆。

地震发生后,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震后不到10分钟,便派出由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应急厅副厅长带队的先期工作组赶赴灾区。

不到40分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就启动了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并同步通知省特大地震防范应对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单位负责同志集结应急厅指挥大厅,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2

5日下午,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由省委副书记、省长担任总指挥的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下设12个组。

3

5日22时,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根据地震灾情发展态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将省级地震二级应急响应提升为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这是四川省近五年来启动的最高级别的地震响应。

23时,四川省“9.5”泸定地震抗震救灾省市(州)县前线联合指挥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在泸定县磨西镇举行,通报灾情和救援情况……

有备!前期应急预案体系强力支撑

事实上,这样快速且有序的响应和处置不是临时反应,而是得益于前期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

4

“今年8月,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印发了《四川省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试行)》,针对可能出现的重特大地震、洪涝、地质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叠加情形,明确了防范应对的组织指挥体系、工作责任、应急处置流程。”省应急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健全省级预案的基础上,还要求21市州也结合自身风险,同步制定各地多灾种叠加应急预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除了做好多灾种叠加应对准备,针对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灾害来袭,四川也早有打算。

“早在2020年,应急厅便印发了《疫情期间重特大地震应对准备重点工作方案》,从及时准确掌握疫情范围、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准备、每日监控队伍人员健康信息、更替疫情期间厅内现场出队名单、强化现场防疫卫生措施保障、制定救援行动防疫安全规程、加快制定重点地区地震应急预案、强化省级部门会商协调配合、制定地震灾区防疫管控应对方案、开展联合应急通信测试等十个方面进行工作部署。”上述负责人介绍,根据安排,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应急厅全员三分之一到岗、三分之一备勤、三分之一轮休,在最艰难情况下做好准备。在此次地震发生后的当天下午,应急厅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员迅速返岗,24小时做好应急值班值守。

“平日做足了充足准备,战时才能从容应对。”他说,此次重大地震有效检验了各项预案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一步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在实战中提升战斗水平。

图片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提供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