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明星村”,漫山果蔬香——巴中经开区奇章街道郑家山村产业扶贫纪实

初秋的田野生机勃勃,一场雨水过后,巴中经开区奇章街道郑家山村华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基地里的火龙果长势喜人。“一般情况下,每隔35天到45天就有一批火龙果上市,每年纯收入有20多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周成芳脸上满是笑容。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自挂联帮扶郑家山村以来,巴中市广播电视台倾情帮扶,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和城郊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郑家山村-1

火龙果“火”了,村里一销而光

“火龙果产量很高,亩产最高可达3000斤,根本不愁销,上市时在村里就卖完了。”9月2日上午,周成芳正在大棚里给火龙果修枝除草,见到记者前来采访,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村子里没有产业,大片的土地荒芜,群众的日子过得很艰难。”郑家山村村主任郑云称,这是几年前郑家山村的真实写照。

村子里没有产业,大量的年轻人外出务工,在外打拼的周成芳看到大量荒芜的土地,心里很着急,“这么好的土地就这样荒芜了多可惜,能发展点产业,增加点群众收入那多好啊!”

“扶贫工作启动后,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再加上当地土壤含硒量高,非常有利于特色水果种植。”周成芳称,通过考察,觉得在郑家山村发展火龙果产业的时机成熟了。

2014年底,周成芳和丈夫从重庆回到家乡,在郑家山村流转土地成立巴州区华丰种养殖专业合作开始发展火龙果产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巴达、巴广渝高速等过境兴文,汉巴南高铁也在加快建设,郑家山村的区位优势不断凸显,这对发展水果等需要快速运输的产业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周成芳称。

郑家山村-2

味道好,价格可观,供不应求。“我们的红心火龙果坚持在自然环境下种植,自然成熟,整个培育过程不用一点农药,全是用有机肥和农家肥进行种植,除草都是人工慢慢做出来的,是真正的营养、味美、有机的绿色食品。”周成芳称,每逢火龙果上市,城里的人闻讯而来,几个小时就将上千斤火龙果“抢”完。

“自从引进火龙果项目后,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来村里体验农业采摘乐趣的游客也多了,我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郑云告诉告诉记者,以前种植传统农业收入很低,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种火龙果,村民每年除了有稳定的土地收益,还能在园区务工,真正甩掉了“穷帽子”。

辣椒种起来,村民发“辣财”

从贫困户到如今的种植大户,离不开一家人的辛勤付出。为了摘掉贫困户帽子,村民张新华将撂荒的土地重新开垦,规模化种植艳椒。“村民都在种植艳椒,发展订单式农业。我也种了60亩辣椒,希望多赚点钱。”张新华说,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他还在辣椒地里套种了西瓜。

“这个辣椒是从江苏省农科院引进的品种,很受市场欢迎,也适应我们这边的土壤环境。”四川众彩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介绍,公司与经开区奇章街道达成协议,以“政府+公司+基地”的合作模式,发展以技术教授、育苗培养、订单生产为特色的种植业。

“栽的辣椒成活率高,苗子也长得好,产业发展有希望。”郑家山村7社社长张天贵说,合作达成后,村里就把所有的荒田、荒地开垦出来,让贫困户种植辣椒,上市时村上统一收购,然后交给四川众彩物流发往全国各地。

郑家山村的订单农业是经开区盘活荒地资源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推动撂荒地、空置地的集约利用、规模经营,经开区通过土地流转、引进种植大户等方式,努力盘活闲置荒地,将“三跑田”及荒山等整理成“田成方、地成型、渠系配套”的标准农田,建成艳椒产业园1000多亩。

“今年村里主要发展果蔬产业,以种植艳椒为主。艳椒开花后,可在田间饲养鸡鸭。随着时令改变,还可以套种其他农作物,让土地发挥更大作用,老百姓的增收渠道也就更广。”郑云称。

村民腰包鼓起来,穷山村变“明星村”

郑家山村地处巴州区清江镇、化成镇和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奇章街道交界处一座突兀的高山顶上,虽距巴中城区17公里、巴中经开区3公里,然而,曾经却是远近闻名的“旱山村”“偏远村”“上访村”“落后村”。

自挂联帮扶郑家山村以来,巴中市广播电视台用心用情帮扶,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和城郊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村民富起来。

经过对市场的多次考察、结合村情和村民种植习惯,郑家山村采取“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400余亩,大力发展水果、蔬菜、花卉和土猪等特色产业,打造城郊经济示范园。

在郑家山村8社水果园里,种植大户郑和平带领6名村民忙着管理15亩梨树。身后,20亩寿王桃仿佛一个个小红灯笼,12亩葡萄园挂满一串串青翠的小珍珠。

“2018年纯收入8万元,2019年纯收入15万元,比打工强多了,还可以照顾老人。”郑和平今年52岁,上世纪90年代末就到新疆阿克苏务工,帮人种植水果,“除去生活、房租、往返车费,一年到头攒不了多少钱。”

2015年,郑家山村实施“回引工程”,郑和平返乡创业,并照顾年迈体弱的父母。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他流转土地47亩,种植寿王桃、葡萄、秋叶梨、西瓜等特色水果,“今年果园全部投产,预计纯收入超20万元。”郑和平自信地说。

“路通了,产业兴了,村民富了,日子越过越好。”郑云说,5年多来,郑家山村引进、培育种养殖大户10余户,现有7个农业合作社入驻郑家山村,种植火龙果50亩,辣椒400亩,梨子300亩,蔬菜200亩,培育花卉250亩,带动贫困户及群众280余人就近务工。2019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村民的腰包逐渐鼓起来。

如今,郑家山村早已成为远近有名的“四好村”“幸福村”“明星村”。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黄家锐 文/图)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