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脱贫”苗,结出“致富”果——通江县青峪镇玉坪寨村的产业致富路

盛夏时节,在通江县青峪镇玉坪寨村蜜缘生态家庭农场,漫山遍野的李子缀满枝头,伴随着清凉的山风芬芳四溢。

“别看这一颗颗李子小小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也让周边很多村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蜜缘生态家庭农场总经理张莉笑着说。

近年来,玉坪寨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脱贫增收致富,打造出一条富民产业链。

李子-3

玉坪寨村蜜缘生态家庭农场

“1+3”产业发展模式

确保村民持续赚钱

“依靠种植李子,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金山,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玉坪寨村第一书记聂勇感慨地说。

“我看到村里这么一大块荒山都没能好好利用,觉得十分可惜。”2013年,张莉回到家乡发展生态农业,多方考察后选定了玉坪寨村,流转荒山地3700多亩种植“蜜缘李”,先后投资1980万元。

开垦荒山、安装饮水管道、育苗……历经5年,农场初具规模,种植的青峪蜜缘李于2017年成功试挂果,2018年出果50吨,产值120万元。2019年大部分果树进入挂果期,出果200吨,产值620万元。

7月10日上午,村民马翠华和几位同村阿婆正在李子园里忙着采摘、套袋、除草。“我们2015年开始到这里干活,80元/天,一年忙活几个月,也能挣1万多元。”马翠华告诉记者。

“我希望能带着村里的一起致富。”张莉说,农场吸纳了本村及周边乡镇贫困户70余户190余人、非贫困户220户610余人在农场务工,人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同时,农场带动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养殖了2万只“憨包鸭”、1万只山地鸡,建成苗圃基地500亩。

李子-4

村民为晚熟李套袋

“自从张莉在村里办基地后,李子园便成了村里的招牌,很多人慕名前来摘李子、赏田园风光。”玉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吴显明说,未来农场将逐步发展为集生态水果采摘、农业观光旅游、特色餐饮于一体的农业旅游观光产业园。

近年来,村两委按照“1+3”产业发展模式:1个主导产业(青峪蜜缘李)+3个特色产业(青峪猪、银杏和茶叶),通过积极招引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发展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产业发展,确保了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李子-1

李子丰收,村民喜上眉梢

村民回乡创业:

“外面哪有家乡好”?

2014年以前,玉坪寨村6社村民张志礼一家一贫如洗,仅靠家里的几亩地,种点稻谷、玉米、小麦等农作物,忙活一年总收入也不超过1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村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种植户规模小且零散,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不乐观。

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政策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让张志礼一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农忙时回家种庄稼,农闲时就去农场干活。”张志礼告诉记者,蜜缘农场建立后,他和妻子一起到农场打工,两个人一年能挣2万多元。

2017年,张志礼申请了5万元助农贷款,买回4个猪仔、2头母猪、3头牛,搞起了养殖。

“国家政策这么好,扶持我们发展种养殖业,我不想一辈子‘等靠要’。”2018年,张志礼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

“今年养了100多只鸡,还有养了3个鱼塘的鱼。”玉坪寨3社村民王贤芳高兴地带着记者参观她家的鱼塘,虽然患有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王贤芳的精神气却很足,喂完鸡后又忙着去田埂上割草喂牛。

“我丈夫患了眼疾,是二级残疾,家里主要靠我支撑,人活着就是要干活,我们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王贤芳说,家里养的鸡和鱼每年能卖1万多元,现在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全村42户贫困户也早早就脱贫了。

为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近年来玉坪寨村争取到上级交通、电力、水务等部门的支持,路修好了,饮水、用电难也解决了。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了村里发展产业。村民们纷纷表示,“只要能挣钱肯定想回老家发展,外面哪有家乡好?”

“村集体+合作社+农户”

实现“多方丰收”

“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带动就业,才能让村民脱贫致富。”吴显明告诉记者,2019年村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流转土地近200余亩,套种枳壳和茶叶,极大地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年前,合作社购买了6万株枳壳苗,分发给自愿种植的村民,前3年完全免费,第4、5年按1毛/每株收费,第6年按1元/每株收费。同时,种植户还可以根据当年的枳壳收益分红。

“种植枳壳和茶园,苗子中间有一部分空隙,我们就让周边村民自己种植洋芋和黄豆,每亩可增收200元左右,收成归村民。”吴显明说,为了充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还在村民的庄稼地里栽种了银杏树,银杏果和银杏叶都可以卖钱,实现“多方丰收”。

玉坪寨村两委搭建利益联结平台,探索创业项目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捆绑机制,通过土地入股、茶园和银杏园对外承包、企业与集体荒地联建生态水果园、企业无偿提供果苗,技术支持和保底回收等产业发展模式,将村集体和村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全村都跟上了产业发展的步伐。

目前,玉坪寨村民共有四个方面的收入:每年支付给村民的土地流转费;村民在农场务工,每天有80-100元的劳务费;参与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和茶叶的保底分红;村民自家的养殖和种地收入。

“玉坪寨村一共有335户1264人,以前村民年收入只有2000-3000元/人,现在每年可达1万元/人。”吴显明说,除了现有的7个农业合作社,目前村里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争取引进更多的投资商和产业。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冉巧  文/图)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