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 咋解开“一放就乱”的结?

6月17日晚8时许,巴城蓝湾国际广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小吃摊、玩具摊、水果摊一个接一个陆续出摊,引来不少市民驻足。

为了刺激经济快速复苏和满足就业需求,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国家今年在文明城市的考核中,不再将地摊、流动商贩等作为文明城市的考评指标。

地摊经济在让城市重新找回“烟火气”的同时,环境卫生、噪音扰民、交通阻塞等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IMG_20200606_195420

巴人广场


现象一:小摊点占道经营,影响车辆正常通行

“广场上摆了很多摊位,最多的时候有近40个。这些摊位全部挤在入口处或人行横道附近。”在巴城蓝湾国际广场散步的市民肖先生告诉记者,该区域人流、车流量都很大,交通十分拥挤。这些摊主有的随意占道经营,妨碍行人与车辆通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片区域的交通秩序。

“一些小摊点摆在了公路边,不仅影响车辆正常通行,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路过此地的私家车主余先生称。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巴城灵官庙街一侧的车行道。“这里住户比较多,不愁客源,是摆地摊的好位置。”市民李女士说,这个“黄金地段”自然吸引了不少摊主。

“我们在这里摆摊有十多天了,生意还可以,每天能赚200多块钱。”在该路段摆小吃摊的摊主王先生说,在他看来,摆地摊有创业门槛低、技能要求低、风险低、利润高等优势。

记者注意到,该地段主要以小吃摊为主,从市中心血站到信合大厦路口,小吃摊一个接一个。而一些小吃摊直接摆在了车行道上,对过往车辆通行造成了不小影响。

现象二:噪音大油烟多,困扰周围居民

地摊让城市重回“烟火气”,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一些小吃摊所产生的油烟也给周围住户带来困扰。

“苍茫的天涯是我的爱,绵绵的青山脚下花正开。”晚上8点左右,在音乐声中,巴城老江北汽配街口的夜市摊点开始营业。

“每天都这样,本来吃烧烤、喝夜啤酒的人已经够吵了,音乐声还放这么大,叫人咋个休息嘛。”家住彩荷印象的何女士说,楼下摊主为招揽客人相互吆喝,加上跳广场舞的音乐声,让周围居民很苦恼。

“除了噪音,这些夜啤酒摊产生的油烟到处飘,窗户都不敢开。”何女士称。

现象三:煤气罐和临时电线,隐藏火灾安全隐患

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小吃摊都在使用液化气罐,由于使用不规范,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6月16日晚,记者来到巴州区七小对面的夜市一条街,看到这里摆放着不少小吃摊,在一家卖烧烤的摊位前,一个沾满油污的煤气罐放在车架下,离气罐约20厘米高处就是煤气灶,正“噗噗噗”地冒着火焰。见火焰有些小了,老板连忙将煤气罐提到地上使劲摇晃了几下。

“气罐距明火这么近,不怕有危险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摊主说:“气都装在钢罐里,没有啥危险。”该摊主称,他在这条街摆摊多年,由于没有门面,不能安装天然气管道,因此一直使用罐装液化气。

除了煤气罐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发现这些小吃摊都在使用临时的照明设施,电线纵横交错,安全隐患很大。

“地摊区域人流多,老板忙于应付顾客,疏于现场的检查,如果使用不规范的用电设施,如不防水的插座、电烤炉和电风扇等,夏季突然下暴雨,若地面有电,顾客触电风险很大。”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称。

现象四:乱扔垃圾影响环境,城市“脸面”很受伤

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小摊点存在乱扔垃圾的现象。6月17日晚8点半左右,在巴城钟鼓楼步行街,部分市民正在街边摊用餐,地上有很多纸巾和竹签等垃圾。

记者沿着步行街走了一圈,发现部分小吃摊的用餐区域存在垃圾乱扔、清理不及时的问题。

“这块区域由我们4个人负责打扫,但还是忙不过来,部分市民吃完东西后就把垃圾随手扔在地上。”负责清扫该区域的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摊主在收摊后也将垃圾留在原地,导致附近的环境卫生比较糟糕。

求解:城市管理变堵为疏,试点夜市“十统一”

随着“地摊经济”的繁荣,如何科学管理也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5月以来,巴城中心城区增加餐饮和百货摊点120多个,目前城区摊点达到600多个,实现灵活就业1900多人。

蓝湾国际广场曾是占道经营乱象的集中整治区。去年,此地被划为露天烧烤禁止区,全面取缔烧烤、小吃摊,剩下的摊点实行定时、定点、定规模、定品种经营。疫情期间,面对就业压力,市城管执法局研究论证后,新设小百货集中区2个、夜市摊区14个、刨冰摊区3个,实行分区治理,优先考虑零就业家庭。

“露天小吃有三难:噪音、油烟和场地。”市城管执法局巴州区分局相关负责人称,但小餐饮从业人员基本属于低收入群体,夜市也很受市民欢迎,一味禁止不能解决问题。

市城管执法局在回风广福下街试点夜市“十统一”,变堵为疏,对经营时间地点、使用油烟净化设备、帐篷桌椅、餐橱柜台等实行统一管理,解决了油烟污染、噪音扰民、无序摆摊等问题。目前,回风街道已有夜市“十统一”摊位70余个。

为监督餐饮经营者规范经营,夜市实行打分制和末位淘汰制。“每周由2名业主代表和2名城管人员组成考评队,按照‘十统一’要求对所有摊位打分,每个月进行一次统分考核,不合格摊位将被取消摆摊资格。”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有摊主因油烟屡次超标被取消资格。


执法人员在蓝湾国际巡查

执法人员在蓝湾国际巡查


他山之石

▶成都:打破常规思维,坚持柔性监管

今年3月份,成都市出台政策,率先“试水”鼓励地摊经济,允许商贩占道经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支持下,成都市政府明确:要精准施策敢担当,打破常规思维,坚持柔性监管、审慎监管。5月28日,成都再次发布升级版政策,对原有措施进行细化和补充,包括建立摊点摊区设置引导、商贩摊主清洁卫生责任、群众投诉快速处置、商贩摊主容错纠错、商贩摊主榜样示范、商贩摊区择优拓展、城管巡查服务等。

▶南京:要想“地摊经济”管得好,核心问题是避免“一放就乱”

据报道,为助力复工复产,南京市在原有的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再次增加临时外摆摊点134处1410个摊点,还对1912街区、夫子庙、新街口、老门东等重要地段的夜间经济配套进行规范充实。南京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地摊经济”管得好,核心问题是避免“一放就乱”,做到有序外摆。该负责人强调,“外摆市集”不等于“随意占道”,更不意味着城市公共区域暂停管理,对于摆摊占道阻碍交通、无证流动摊点等违规违法行为,城管执法部门一经发现,依旧会依法坚决查处。

以南京市玄武区丹凤街为例,丹凤街夜市目前约有70多家摊位,分布在大石桥街到卫巷路口约200米长的街道。这段人行道有五六米宽,摊位在台阶上排一列,在人行道上排一列,还留出2米宽的通道,也不会占用非机动车泊位。南京市玄武区城管执法人员表示,“我们要求5点半出摊,11点收摊,晚上也会有执法队员定岗巡查,监督摊主不能堵塞通道,并注意环境卫生。”

▶宜昌:施划标线或设置标牌,不得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

5月30日,宜昌市发出通知,规定自5月31日起至7月31日,每天18时至次日凌晨6时,节假日则是全天,在城区夷陵广场商圈、解放路商业步行街商圈等9处重点商圈,准许出店经营。同时明确外摆摊点需施划标线或设置标牌等措施,明确活动区域,不得占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得经营露天烧烤,原则上饮食和百货应分类设置经营区。宜昌市公安交管部门将在部分具备条件的路段设置夜间临时停车泊位,允许机动车在规定的时段和规定的区域有序临时停放车辆。

时评:

放开“地摊经济”,不等于放松监管

地摊经济,应该算是时下最热的话题。其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相较室内经营,能够部分消解消费者对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的担忧,刺激消费;另一方面降低商户运营成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增强消费市场主体活力。正因为如此,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是人间的烟火,是中国的生机。

为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这一规定,是顺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为刺激消费、稳定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的政策调整。但政策松绑并不意味着粗放无序,摆地摊所带来的风险和隐患需要正视并科学应对。

食品安全问题首当其冲。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要拥有健康证,这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最基本条件。眼下正是盛夏时节,要确保食品新鲜不变质,需要经营者在采购、加工、存储、运输、售卖等多环节遵守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小摊贩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难点,如今又多了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市场监管部门更要花心思在提高监管实效上下功夫。此外,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也要注意。巴城一些路边摊晚上营业后,周围环境一片狼藉,有损市容,还会造成蚊虫孳生,增加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新形势下要有新规则。实际上,食品安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都属于公共安全范畴。在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地摊经济,考验着城管、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智慧。疏胜于堵,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标准,注重引导规范,监管服务力量下沉到“地摊边”,地摊经济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黄家锐 文/图)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