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市长访谈》(第16期)昨晚开播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全民一心战“疫”,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民的生活秩序也逐步恢复。在这场战“疫”中,全市上下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形成了哪些有益探索?对未来有何启示?4月2日晚,《政务访谈》特别节目——《市长访谈》(第16期)开播,市长何平、副市长邱成平及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中心医院有关负责人围绕“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这一主题,与广大市民网友在线交流。

疫去春来山河无恙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已持续2个多月,何平介绍,在此期间,全市上下一共打了“三场战役”,即疫情防控战、民生保卫战、经济复苏战。在“疫情防控战”中,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3月14日24:00,我市24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3月15日,5个区县全部转为低风险地区。

邱成平介绍,在“民生保卫战”中,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200余万元用于防护物资保障、粮油肉菜及基本生活用品供给;商场、药店、农贸市场、超市等市民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疫情期间保持正常营业。我市粮油肉菜等生活物资市场供应充足,市民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总体上实现了市场稳定、价格稳定、人心稳定。在“经济复苏战”中,按照中央统筹抓好疫情防控与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我市从2月上旬起逐步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包括出台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9条措施、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8条政策措施,实施农民工返岗“春风行动”,全面推动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复业等。目前,全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已总体上得到恢复。

疫情防控的“巴中经验”

疫情突如其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考验。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我市坚持从巴中实际出发,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巴中经验”,既体现了上级精神,又符合巴中实际,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支持,为疫情防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何平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根据疫情变化形势及时调整策略,科学预判、精准施策,有效进行防控。注重把握尺度,宽严相济。无论在疫情防控哪个阶段,都始终坚持做到这一点,包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全市的商场、药店、农贸市场、超市始终保持正常营业,没有一关了之。疫情放缓,一些地方检疫卡点包括高速公路出入口卡点全部撤除以后,全市还设置27个驾乘人员健康服务站继续开展检测服务,没有一放了之。

疫情防控防的是“疫”而不是“人”,归根到底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群众立场,设身处地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何平介绍,比如,第一时间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派遣专家每天在线值守。针对一些市民前往外地务工或上班,受“封城”、道路管控、企业未复工等因素影响,下不了高速、进不了城区、中途滞留甚至被迫返程回到巴中等情况,及时发出公告温馨提示广大市民谨慎出行。倡导企业员工给予企业最大程度的理解、体谅和支持,与企业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渡过难关等。

以卫生惠民生以健康促小康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的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我市将从哪些方面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在顶层设计上,何平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健全决策指挥体系、应急响应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物资保障体系,提升群防群控能力、医疗救治能力、检验检测能力、科研攻关能力,为有效应对一切疫情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如何落实?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加快提升服务能力,突出抓好川东北区域疾病防控救治中心项目争取;加快推进医防结合,重点是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加强农村、社区等防控能力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努力让人民群众少生病、不生大病;加快培植公卫人才,以公共卫生人才增量提质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移、管理关口前移,努力以卫生惠民生,以健康促小康。

就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市中心医院负责人表示,将在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抓作风、提质量、优流程、惠民生、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通过“巴中城市医疗集团”这一平台和“贫困地区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措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区域医疗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此次疫情,对疾病预防控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市疾控中心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疾控人才专业能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疾病防得了、控得住。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