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箱蜜蜂死亡 养蜂人“危”中求“机”

三月春暖花开,成群结队的蜜蜂在花丛中飞舞,采集花蜜。而养蜂人刘必文眉头紧皱,小心翼翼地搬动着蜂箱。

是什么让养蜂人刘必文紧张不已?这一切还得从疫情说起……

蜜蜂2


几十万只蜜蜂死亡,养蜂人欲哭无泪

1月29日(正月初五),长期与蜜蜂为伴、两天不见蜜蜂便万分思念的养蜂人刘必文心里不停地打着鼓,他坐立不安地等待着老板——巴中野蕊蜜源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桂均的电话。终于,紧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却带来了刘必文不愿接受的消息:“云光村封路,外人无法入村,我们无法进村转移蜂箱。”

刘必文赶忙问:“什么时候能进村呢?”但老板陈桂均无法给他一个准确的答案。

“蜜蜂一般需要放置在山林越冬,等到春季再转移到山下采蜜。春节前,南江县赶场镇云光村养蜂基地的蜂箱没有搬完,本打算等到正月初五前后搬,没想到发生了疫情。”陈桂均也因无法进村而倍感焦急,因为冬天需要给蜜蜂补给一些蜂蜜、白糖等饲料,如果无法进村,蜜蜂很有可能被饿死。

事实上,南江县赶场镇云光村的许多村民也在跟着陈桂均养蜂,但他们的养蜂知识较为缺乏,有些村民甚至不懂给蜜蜂喂饲料助其越冬。“也有不少村民想到了外出买白糖,可是当时农村封路了,许多店铺也没营业,村民们买不到足量的白糖。”云光村党支部书记张自军说。

事情的转机在2月23日出现了,陈桂均等养蜂人接到了相关部门的通知,可以将蜜蜂转场进行春繁。

陈桂均和刘必文等技术人员急忙赶到云光村,可这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已是一箱又一箱死去的蜜蜂。“我当时心都凉了,一次又一次地满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没想到损失这么惨重,留在山上的160多箱蜜蜂最后只抢救回来了25箱,大概有几十万只蜜蜂死亡。”刘必文说。

村民们损失也不小,“我家里养的8箱蜜蜂死掉了5箱。”张自军介绍,类似的情况在该村有30余户,每户蜜蜂死亡数量在3箱至30箱不等。

重振旗鼓自救

蜜蜂的死亡让众多养蜂人痛心不已,养蜂人吴强说:“一个蜂箱大概有上万只蜜蜂,这些蜜蜂都是我平日里精心养的,我对他们很有感情,看到蜜蜂大面积死亡,心里真不是滋味。而且蜜蜂死亡给我带来的经济压力也很大,一箱蜜蜂的损失在2000元左右,而我损失了6箱。”

虽然损失惨重,但养蜂人绝不轻易服输。养蜂人刘必文将幸存的蜜蜂转移到了巴州区曾口镇杨帆村的养蜂基地,并在该基地24小时守候。“我现在35岁,已养了近20年的蜜蜂。死去的蜜蜂已无法挽回,我只有把活着的蜜蜂养好。”刘必文希望在自己的精心饲养下,蜜蜂能健康成长。

3月13日,记者来到巴州区曾口镇杨帆村的养蜂基地,看到基地内的蜂群已在油菜花中辛勤劳作,而刘必文正在为蜂群制作“王台”,为培育蜂王作准备。刘必文介绍道:“王台是蜂王成长的地方,如果王台制作稍有不慎,比如有毛刺,蜂群便不会接该王台中的幼虫,王台会被咬坏,幼蜂就无法生存。”

蜜蜂养殖不是一件轻松事,眼看着云光村的村民们受损,他们的致富带头人陈桂均心里也很难受。为此,他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上阵,开始录制蜜蜂养殖视频,免费让村民们学习。“近期我们录制了‘用空蜂箱吸引野蜂’等蜜蜂养殖视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让村民重振旗鼓,尽量减小损失。”陈桂均说。

“危”中见“机”加快转型

就全国来看,我市养蜂业的损失相对较小,留给养蜂人的机会还有很多,疫情也促使我市蜂农的销售转型。

据了解,目前有许多“战疫助农”项目正与我市蜂农们积极接洽,通过这些活动,蜂农们能将自己的优质产品推向全国各地。据领头雁计划之“战疫助农”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有许多农户参与该计划,报名成功的农户会获得抖音、今日头条等大平台的流量支持,让我市农户的优质商品能进入千家万户。

陈桂均15岁起便跟着父亲养蜂,近年来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带领2000多农户养蜂,2016年起又借助电商逐渐打开销售渠道。陈桂均说:“去年年产值500余万元,线上销售占了45%。”

面对疫情,陈桂均想到了顺应市场变化、走向转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线上收入占80%。”陈桂均认为,平台电商的效益在下滑,他打算改变营销策略,通过加强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方式,拉动线上销售,增加客户粘度。

此外,陈桂均还另辟蹊径,在杨帆村筹备建设养蜂培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培养更多的养蜂人。“养蜂行业逐渐老龄化,行业缺乏人才、缺乏技术培训服务商。”陈桂均不仅要卖产品、卖蜂种,还要卖技术。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毛澜静)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