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父子兵”

“防疫不放松,春耕要跟上……”3月4日8时,平昌县元山镇长岗村的小喇叭准点响了起来,“顺口溜”的内容有了更新,从最早的“抗疫”转为了“抗疫情、抓春耕”。“顺口溜”出自何坤、崔均熠兄弟俩的手笔。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党员何坤、就读于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党员崔均熠,同作为村支书的父亲崔建平一道,一个多月来,全家积极投身到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中,谱写了一段“防控疫情,全家上阵”的佳话。

07-2_看图王

主动请缨,兄弟俩上“一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早上一起床,何坤、崔均熠兄弟俩就向父亲请战,要求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一线”行动。

“那不得行!”父亲崔建平还没有表态,母亲何灵芝先在一旁反对开了,“家里有你爸在外跑就够担惊受怕的了,你俩孩子家家的,还要去外面跑,添啥子乱嘛?再说不是也有人说了嘛,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讲的是普通老百姓,可我们不是普通老百姓啊,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共产党员。”兄弟俩挺了挺胸脯,“危险面前,党员上!”

“让孩子们上吧!”父亲崔建平搭话了,“也是他们难得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

“是,我们党员就听书记的话!”兄弟俩冲母亲扮了个鬼脸,跑着去了村委会。

防控疫情初期,最紧要的任务是宣传发动群众,让他们思想上紧起来、行动上动起来。兄弟俩把四川一级响应的公告、防疫的知识要点录制成音频,在村里的小喇叭上播放,再推着大喇叭,走家串户宣传发动……兄弟俩自我感觉棒棒的,不想一位大爷的一句话迎头浇了他们一盆凉水,浇得他们心头拔凉拔凉的:“你俩兄弟吼的啥哟?我们搞不醒豁。”

兄弟俩沮丧地回到家里,父亲崔建平看他们的情绪不对,问清缘由后,开导他们:“那些公告、知识要点是针对全省的人发的,农村人文化低,是有许多他们听不明白,你们得转化成他们听得懂的话,采用他们喜欢听的方式宣传,才能事半功倍,有好效果。”

父亲的话如醍醐灌顶,兄弟俩于是在网上收集整理防疫知识,编写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溜”:“冠状病毒不可怕,就怕人们不听话;出门必须戴口罩,人多别去凑热闹……”

07-1_看图王

排查消毒,晓之以理“劝返”

为摸排“四类人员”,防止疫情扩散,兄弟俩和村干部们一道,走家串户宣讲、摸排,一户不拉下、一人不漏掉。一家人排查结束,呼出的热气打湿了口罩,他们用餐巾纸垫上,又走向下一家……

消毒杀菌,兄弟俩背起了沉重的喷雾器,走家串户喷洒消毒液。一天下来,两肩红肿得老高,晚上用帕子热敷后,第二天一早,又背起沉重的喷雾器,继续战斗。

07-3_看图王

看到村里防疫资金紧张,防疫物资紧缺,兄弟俩合计后,拿出各自的1000元压岁钱悉数捐给了村委会。

疫情防控的关键点是减少人员的流动。随着疫情情势的发展,平昌一度对城里的小区、农村的村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

干环线“平(昌)洗(脚溪)路”横穿长岗村,进村的路口多、封闭的难度大,设关卡需要的人手多,又恰逢春节假期,村里的人手显得特别的紧张。何坤、崔均熠兄弟俩见了,在宣传之余,又主动请缨去驻守路口。

兄弟俩驻守的是村里最大的一个路口,平时里这里人来车往,人流量大,是村里封闭管理的要害处、关键点。兄弟俩特别认真,做记录、测体温……一样不拉。非必要进出的,铁面无私坚决不让进出。

一天中午,嫁在别村的幺姑婆要来看奶奶,兄弟俩也坚决不让进。幺姑婆面有愠色地说道:“嘿,你这俩娃儿才没名堂,我都走到村口了咋还不让我进去呢?我就进去看看你奶奶,陪她过年吃顿饭,咋啦?这也能传播病毒?”

“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断;聚在一起吃饭,给社会添乱……”兄弟俩张口就来了句“顺口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好言劝说,才让幺姑婆消气返回了她自己的家。

父子三人奋战在一线,感动了何灵芝,她也主动加入到了抗疫中,有些群众工作不好做,她就主动请缨,以女性柔软的优势做通群众工作;有些居家隔离的群众需要物资,她总想方设法送去。两个儿子时不时打趣她“一个普通群众也那么积极”,她也把胸脯一挺,说到:“我也不是一名普通群众,我是党员家属,当然什么事也不能拖党员们的后腿。”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王兴元)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