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全面完成学生资助任务社会捐助创新高

2019年,全年全面完成年度教育资助民生目标任务。记者从市贫困学生救助中心获悉,刚过去的一年,我市围绕教育扶贫攻坚大局,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取得新成效,在学生资助精准度、社会助学力度方面,均有了可喜变化。

学生受益

全面完成任务累计资助45万余人次

2019年,全市通过“减、免、补、助、奖、贷”等方式累计资助学生45万余人次,落实国家、省市各类资金5.8亿余元(含生源地助学贷款),全面完成年度各项民生目标任务。

全市全年累计减免在园幼儿保教费4.3万人次,减免资金2650万元;对30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发放生活补助10万人次,补助资金5812万元;为非寄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9万人次,补助资金742万元。

全年累计免除中职学生学费4.2万人次,免费资金4184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7万人次,落实中职国家助学金2720万元;发放中职三年级学生生活补助1.3万人次,补助资金665万元;免除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6.8万人次,落实资金2543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万人次,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6810万元。

全市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本专科学生1.1万人次,发放资金4093万元;全年累计补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职学生生活补助万余人次,落实补助资金505万元。同时,全市共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6万人,贷款资金约2.8亿元。

据了解,全市在全面完成省、市民生目标任务的同时,还实行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兜底救助,设立教育扶贫基金总计2833万元。在享受现有国家资助政策基础上,兜底救助仍然存在与就学相关的特殊困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2万人,累计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2582万元。2019年,全市共发放政府助学奖学金30万元,284名家庭经济特困学生受益。通江县、南江县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大学生345人获奖补资金509万元。

健全制度

印发实施办法推动精准资助

为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认定精准、资金发放精准,我市学生资助部门在深入区县、学校实地座谈调研的基础上,联合财政、民政、人社、扶贫、退役军人事务、残联等七部门印发了《巴中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为全市推动精准资助提供了坚实保障,各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已全面启动。

同时,全市以区县、学区和学校为单位,逐村逐户、逐班逐人对学生资助政策兑现落实情况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活动,对扶贫专项巡察反馈的164个问题中涉及教育资助类问题进行逐一核对和逐项整改销号。学生资助中心加强与人社、扶贫、财政等部门协作衔接,紧锣密鼓推进全市“一卡通”大数据平台的全面运用。

全市不断探索和创新“资助”+“发展”的资助育人新模式,建立健全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将资助育人与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等结合起来,引导受助学生知恩、感恩、奋发向上的精神,确保国家资助更有深度,更有温度。

社会捐助

实施帮扶计划1.7万师生获助

2019年,社会捐助持续受到关注,成为教育资助领域的一大亮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仅通过教育部门实施的大学生入学资助、专项助教、奖学助学、金秋圆梦、定点帮扶等各类资金就达3000余万元,1.7万余名师生获资助,多所乡村学校设施设备得到改善。

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方面,争取中国教育基金会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资金104.7万元,资助全市2019年大学困难新生1547人;由四川省教育基金会争取广州助学基金助教项目资金25万元,资助我市患重大疾病特困教师50名;“润雨计划”争取专项资金500万元,完成我市7个学校的项目建设;“黄廷芳”奖学助学金70万元,定向资助南江县140名新入学建档立卡本科学生;通过开展“金秋圆梦·慈善助学”活动,救助全市贫困大学新生750余名,贫困高中新生160余名,捐助资金400余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还通过工行定点帮扶开展的圆梦计划、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烛光计划,以及巴商总会、丽水商会、新华文轩等助学活动,累计争取社会捐助资金2143万余元,惠及全市家庭特困师生1.5万余人。其中受助大学生2400余人,资金达350余万元;受助中小学生11500余人,资金达645万余元;奖励和资助家庭困难教师1100余名,资金达550万余元;7个项目学校建设及图书、体育用品等设施设备资金达598万余元。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