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小贴士 | 川陕苏区的纸币特性

川陕苏区建立之前,军阀、官僚集团为了垄断金融,自开银行发行钞票,私铸银圆、铜圆,人们外出几十里地,也得以高价去兑换另一防区的钱,严重破坏了贸易往来和商业发展。红军解放通南巴地区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和保障民生,确保为战争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按照《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规定,在川陕省财经委员会下设川陕省工农银行。由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部长、川陕省财经委员会主席郑义斋兼任行长。工农银行的职能是:“制造苏维埃货币,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利和无息贷款,帮助合作社的发展”。

川陕省工农银行造币厂生产的纸、布、银、铜、锡五种质地二十多种版式的货币,当时在全国各苏区发行的货币中,90%以上是纸币,而在川陕苏区货币中又以布、纸币发行数量最大,其中尤以纸币的内涵最为丰富,最具特色,不但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且又是传承、弘扬的尚好教材,它在中国革命根据地金融货币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革命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纸币产生

川陕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组成部分,川陕苏区和当时各苏区建设事业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川陕苏区纸币的产生、发展和停用,与全国各根据地的纸币一样,无不随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而从无到有直至鼎盛,又随各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而终止发行、流通。

川陕苏区纸币亦依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规定》而产生、发展,按中央要求较规范地发行,严格行使职能,其作用与各苏区货币相同:摧毁原地区中的反动统治和旧经济制度,有效打破敌人的封锁,保护群众利益,供给革命战争需要。就现存川陕苏区纸币而言,该时期苏维埃货币的共同特征是显而易见的。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保存的72件纸币看(面值有壹圆、壹串、三串),在川陕苏区广泛流通的纸币中,三串券和壹圆券是当年印发量和现存量最大者。这两种纸币都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川陕省工农银行发行,与湘鄂赣等根据地发行的纸币相同。由此说明,川陕苏区不仅已将其金融货币事业纳入全苏区的系列,而且显现出了川陕苏区银行与苏维埃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

由于该地区银、铜原材料紧缺,川陕苏区发行了大量的纸币、布币,而纸币的发行、流通,晚于布币,均发行于1933年和1934年。其全盛时期应在1933年10月,此情况亦与其他苏区相似,表现出苏区货币的发展是战争胜利、地盘扩大的产物。

各苏区纸币的票面设计,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反映了工农钞票与白色政权钞票的本质区别,突出了历史的时代感。川陕苏区壹圆券有两种,其一以马克思、列宁头像为钞票正面的主图案,另一种是以斯大林头像为票面主画。而川陕苏区的壹串和三串纸币均以列宁头像和半身像做票面和票背之中心图案。纸币上的革命领袖雕绘细致精美,形象逼真,一眼可知是红色革命政权发行的纸币。

曾任川陕省委宣传部长刘瑞龙回忆:“当时川陕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工作,是参照了几个方面的经验的。首先是参考了中央苏区的经验;其次是沿用鄂豫皖带去的、当时认为是比较成功的经验;再有就是根据川陕地区的情况和当时的需要创造了一些新经验。”这说明川陕苏区纸币的产生、发展不是孤立的,川陕苏区的货币是中华苏区货币的一个部分。

维护纸币信誉

苏区建立伊始,党和政府就对充实银行基金、维护苏币信誉给予高度重视,集中一切财力、物力,发展苏区经济、金融,保证军需民用。在中共川陕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的斗争纲领中指出:要“集中大批食盐布匹、油与现金,扩大银行的威信”。为了切实保证川陕苏区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提高川陕苏区纸币的信誉,川陕省各级政府、银行等动用社会力量开展了浩大的宣传工作,“着重说明工农银行是人民自己的银行,所发纸币是人民的货币,有充分的准备金,可以兑现,携带方便;集中现金、物质,铸造银元,为纸币、布币的发行准备了充实的现金和物质基础;普遍建立兑换处,方便群众以现金兑换纸币,或以纸币兑换现金;发动党、团员和机关团体带头以现金兑换纸币、布币”。

针对在执行经济集中政策中产生的错误认识,川陕省工农银行行长郑义斋于1933年7月,在《干部必读》第22、30期上连续发表了《对于经济物资集中统一支配和彻底整理问题》和《我对财政经济工作之意见》两文,指出:“未曾注意到统一支配之重要与银行钞票不能普遍流通,将妨碍苏区经济发展的结果。所以现金仍是没有如数集中,以致银行基金不能充实,不能开兑,钞票不能取得群众信仰,就不能在苏区内普遍流通,这与统一支配上经济建设上具有莫大阻碍”,必须“坚决执行现金集中,充实工农银行基金,使得银行马上开兑,扩大钞票信用”。实行经济集中政策,是革命战争的需要,也是发行川陕苏区货币,取得群众信任的必然选择。

刘瑞龙回忆了川陕省工农银行开幕时在通江举办金银珠宝展览的盛况,甚至当时的伪报纸也报道称:“苏区所没收去的金银都集中在这银行里,今年三月在这银行开过什么赛宝会,把一些金银元宝之类陈列出来给人民展览,除了表示银行基金的充实,借以提高并巩固钞票的信用而外……”川陕苏区用这种方法展示自己的资金在其他苏区却十分罕见,这在当时足以有效地提高川陕苏区货币的信誉。

川陕省工农银行的基金来源在当时主要是战争缴获、没收、征发、各种税收、公办国营企业收入和群众捐献等。原工农银行工作人员杨文局回忆“以后的基金很充足。由我经手保管的基金中,就有大致20公分见方、10公分高的6个铁皮小箱,其中4个装的是黄金,两个装的是珠宝等物。但是黄金,估计有二千两左右,还有不少零散的金首饰、金叶子。单是没收巴中一个大资本家后山的一座白木耳山,将所有白木耳装成口袋,码起来像座小山。从达县运来交银行保管的银元、铜元、小钱就运了一整天。”这些物质和货币,都是银行基金的保障。以此计算,银行的基金数当更大。但工农银行的基金和发行准备金有所不同,虽然同样是纸币、布币这种货币符号的发行准备,但它同时承担了直接向白区购买物资的支付功能,基金的数量始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川陕苏区共发行纸币、布币200万元,而银行的基金达到1200余万元以上,基金和纸币、布币之比为6:1,银行的基金极为充实,在纸币、布币发行后,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使苏币在根据地内的信誉迅速提高,得到了群众的承认,从而流通无碍。

纸币特性

川陕苏区地处陕南、川东北北地区,20世纪30年代该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军阀连年混战,经济落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主要是使用低面值的货币,保留着以“串”、“文”为计量单位和重硬币、轻纸币的习惯。川陕苏区货币在设计和发行时,铜币全部以“文”为单位,纸币、布币以“串”票为大宗,这种充分考虑了群众使用习惯,大量发行“串”、“文”为单位的货币是川陕苏区货币的一大特色,为其他根据地所罕见。故川陕苏区纸币亦具有地方的特性。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454

▲四川博物院馆藏文物   川陕苏区纸币石印版

50年代,四川博物院在四川茂县征集到的一块川陕苏壹圆纸币石印版,足以证明川陕苏区的纸币制造水平及其特征,这一精致的印版,在其他苏区少于见到。印版用南江县境内的天然大理石制成,版宽67公分,高45公分,厚5公分,石质坚硬,版体沉重,开凿下的石板经打磨,表面光滑,历经数十年风雨,无大破损。版上反刻壹圆纸币票背图形十幅,幅幅图形全同,雕在版上的纹饰图案,线条纤细呈网纹状,刀法流畅而娴熟。此版印出的壹圆马克思、列宁纸币券在各苏区同期纸币中属于最精美者之一,而此类印纸币的石印版在其他苏区尚无发现或遗存甚少,此版及其印制出的壹圆纸币,具有川陕苏区纸币的地方特性。

红军入川后,在1933年初就建立了石印局,用当时质地较好的白道林纸,采用蓝、绿、红等色套印技术,印制纸币印制纸币的纸张主要从西安、武汉、渠县、成都、重庆等地购回。纸币的面额有壹园、壹串、三串3种。“自1933年夏至1935年初,纸币厂共印纸币面值约达60万元。”川陕苏区纸币设计精美,图纹讲究,特色鲜明,是具有艺术鉴赏价值的文物。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457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500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  壹圆纸币

壹圆纸币卷面上:正面左边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右边印有“增加工农生产”的美术字,币面两端有:左右各画一幅马克思像、列宁像。纸币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美术字,左右两端各画一五星、三镰刀、三斧头,一面红旗中央画一多层高楼的农庄,楼下安放着井井有序的一长排带烟囱,意图表明:只要我们信仰马列,高举共产主义大旗,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能办起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和实现社会主义的机械化,就能“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505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503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  壹串纸币

壹串纸币卷面上:正面左右印有“发展社会经济,增加工农利益”美术字。下标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三年”字,中央插列宁像。纸币背面是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传:左边是旗帜飘扬下的一排排烟囱林立的工厂;右边是广阔的田野;工厂和田野之间,插一紧握拳头,拳头中间标着“苏联经济建设”美术字;下端是无产阶级铁拳粉碎帝国主义进攻的画面。它反映了当时中国走十月革命道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夺取无产阶级政权,有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铁拳,人民就能在和平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508

微信图片_20191206102513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  三串纸币

三串纸币卷面上:背面上方,用“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美术字组成一个半圆形图案,圆形图中插一镰刀斧头,将列宁像置于中间,左右两边以若干镰刀、斧头簇拥着列宁,下标“坚决保卫赤区”六个字,正面上方,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陕省”十一个字,同样组成一个半圆形,下接“工农银行”四字。中央插着高举一面光芒万丈的五星红旗,骑着奔腾骏马向前飞奔的一支人民子弟兵队伍,下刻三条醒目标语:“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八小时工作”。其艺术手法巧妙,革命家们,为保卫赤区,倾注了诚挚的情感,它鲜明的告诉苏区人民:只有我们发扬奋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来保卫自己的家园,才能保住苏维埃政权和已分配的土地,也才能实现八小时工作。

川陕苏区的纸币制式规范,制版细致,质地良好。3种纸币,不管面额高低、券面大小,四边均端直,边白宽窄皆均匀,纹图标准,比例严紧。位置对称,布局间距科学,是当时各苏区纸币中水平较高者。如马克思、列宁头像壹元纸币券面长197毫米,宽95毫米,是全国各苏区发行的130多种纸币中规格最大者。纸币有磅数大,韧性强,保存良好,使用时间较长,流通地域广的特点。自1933年至1935年红军长征后一直发行,在川陕苏区各类货币中,是使用时间最长者之一。流通地区包括整个苏区的各县和长征途中的部分县区,若以当时苏区行政区域计算,川陕苏区纸币约于不同时间内的30余县中流通。

在川陕苏区货币发行和流通中,为了对付制假用假货币,苏区纸币采用多色套印技术。如三串纸币,使用了褐、蓝、红、金黄色等多色套印技术,不易仿造。这种技术在当时各革命根据地中是相当先进和难以掌握的。其套色印刷水平,可能较其它苏区纸钞略高一筹。

川陕苏区纸币质量优良,制作精美,反假技术高超,反映的技术人员和工人敬业精神之工作态度值得继承弘扬。纸币富有时代内容的革命领袖人物像和有关文字,是苏区内宣传革命、金融事业建设的历史见证。川陕苏区金融机构转移随军长征,无数红军为运输银行机器设备和大量货币而吃苦流汗,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负重前进。这块石印版和遗存至今的部分川陕苏区货币,更是“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精神的实物见证。

作者简介

李芝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川陕苏区历史及博物馆学研究。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