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团聚”

“我终于满足了我父亲的遗愿,所以我觉得也算是对我很大的一个安慰吧。”11月16日,刚刚从澳大利亚飞回国内的杨海洋女士,连夜从湖南赶往四川省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拜自己的大伯杨裕富烈士,寄托亲人们的哀思,完成父亲的遗愿。

在杨裕富烈士墓前,杨海洋女士为大伯献上一朵白菊,随后深深地三鞠躬,并伫立默哀,表达了自己和家人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怀念。

2018年7月,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中国军视网与今日头条联合启动了“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为革命烈士寻找他们的后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与该公益计划合作的首批陵园之一,自启动以来,已先后帮助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32位烈士寻找到亲人。

05-1


三兄弟参军 老大和老三英勇牺牲

杨裕富烈士是河南新县人,曾任红四方面军某营营长,1929年,他和自己的两位兄弟一起参加了革命,1933年,杨裕富在通江作战牺牲,年仅31岁。

“大伯是我们家族当中为革命最早献身的人,在延安的时候我父亲就开始打听他,一直到解放后他仍然在不停地打听,但是就一直没有如愿,所以这也是他的很大的一个遗憾吧。”杨海洋女士说。

杨海洋女士的父亲杨玉山(原名杨裕模)于1932年参加革命,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00年1月20日在北京逝世。杨裕富在家排行老大,杨玉山排行老二,兄弟四个人中三个参加了革命,其中老大杨裕富和老三都在战争中英勇牺牲。

“父亲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读书的时候,才得知大哥杨裕富在四川作战时牺牲了,然而却打听不到他葬身何处。家里人问遍了所有可能的线索,苦苦寻觅数十年,却始终杳无音信。”杨海洋女士说。


时隔86年 跨越千里的“团聚”

2018年7月,“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启动,共整理发布158位烈士的消息,这其中便有杨裕富烈士。杨家人终于得知大伯杨裕富是在通江县的反围剿战斗中受伤,失血过多牺牲,安葬在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从那时候起,旅居海外多年、年近七旬的杨海洋女士就无时无刻不盼望着到红军烈士陵园祭拜大伯,了却父亲的遗愿。

05-2

11月16日,杨海洋女士从澳大利亚飞回国内,心情迫切的她不顾舟车劳顿,连夜从湖南赶往通江县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在大伯的墓碑前,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泪眼摩挲,“我实际上是在和我父亲说话,也在和我伯伯说话,为他们很自豪,他们所奋斗的事业今天成功了,我们不会忘记他们。”

当天,杨海洋女士还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表达了对革命先烈们的崇高敬意和无限哀思。

杨海洋女士一边认真的听讲解员的讲解,一边用手机拍照记录。“我要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带回去,我会让我的家族里的第三代、第四代都不忘记这里,会经常来瞻仰和祭奠他们。”杨海洋女士说。


青山埋忠骨 烈士精神照千秋

据了解,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包括杨裕富烈士在内的25048名红军烈士长眠于此,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杨海洋女士表示:“作为红军后代,我愿意把这种革命的精神能够弘扬下去,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接受红色教育,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与“红色血脉——寻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计划合作的首批陵园之一,自去年7月公益计划启动以来,已先后帮助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内32位烈士寻找到亲人。

“在寻亲的过程中,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革命历史故事得以传播,烈士精神得以发扬,这也是一场全国范围的革命传统教育。”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