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铜锣传党声 军民听号令

微信图片_20191118114203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的展览大厅,陈列着一面直径36厘米、重1千克的铜锣。每当观众参观时,都会在这面铜锣面前驻足停留很长时间细细瞻仰,聆听它背后的生动故事。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巴中县大河乡这面铜锣一响,就意味着党的最新号令,就意味着党政军民齐动员,一心保卫苏维埃。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四川大巴山地区的军阀与地方官吏沆瀣一气,向穷苦百姓摊派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加之匪患四起,连年出现自然灾害,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但是,巴中县大河乡的地主豪绅串通保正、甲长,在该乡的月儿湾、大河坝、墙垸一带以借防匪之名重派捐款,保正、甲长天天向老百姓催逼施压,不少穷人卖儿卖女,倾家荡产,离乡背井。

地主豪绅将逼来的捐款悉数分赃,还购置了一面铜锣,厚颜无耻地宣称:有了这面铜锣,匪来之时便可鸣锣报警,以晓百姓躲匪避患。然而,这面铜锣的作用并非如此,每当铜锣响起,甲长、保正就带着一班狗腿子到处以各种名义搜刮捐税,于是在当地就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匪如梳,兵如蓖,团练甲保如刀剔,收款委员来剥皮。”大河乡一带的贫苦百姓就像落在地主豪绅手里的铜锣一样,任由他们敲打撞击,声声铜锣犹如阎王催命,成了老百姓挥之不去的梦魇。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转战川陕边,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月,大河乡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当地老百姓在乡苏维埃主席谢珍元的带领下,打土豪,分田地,没收了这面本由穷人的血汗换来的铜锣。面对这面铜锣,老百姓恨得咬牙切齿,很多人提议要毁掉这个“害人精”,以解大家多年郁积的愤懑。这时候,乡苏维埃主席谢珍元站了出来,他说:“铜锣本身无罪可恨,可恨的是地主豪绅、甲长保正,是他们利用铜锣敲诈勒索穷人。现在我们掌握了铜锣,我们要留着它为党为红军为苏维埃服务。眼下我们没有任何通信工具,敲击铜锣可以传递信号,召集广大穷苦百姓执行革命任务,这岂不是我们正需要的信号工具!”谢珍元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铜锣摇身一变,成了乡苏维埃开展革命斗争的锐利武器。

微信图片_20191118114212

在此后两年多的革命斗争中,只要铜锣声响,游击队、赤卫队、少先队、童子团的成员便迅速集合,等待党和军队的命令,积极配合红军打击国民党军阀势力;只要铜锣声响,老百姓便踊跃参军,父母送子女,妻子送丈夫,弟妹送兄姐,披红戴花入队伍;只要铜锣声响,运输队、担架队、洗衣队、慰问队纷纷出动,奔赴前线为红军提供后勤保障……红军打到哪里,革命斗争开展到哪里,铜锣就响到哪里。铜锣声代表着党的声音,伴着根据地人民的战斗激情,响彻云霄,威震敌胆。

一天上午,谢珍元外出执行任务,他的孩子出于好奇,拿着铜锣在院坝边咣咣敲个不停。周围的人民群众听到铜锣声,迅速集合起来,等待党的最新指示。可是,等了近半天也不见谢珍元前来传达上级的部署和命令。群众等不及了,迫不及待地问:“谢主席在哪里呢?请他过来下达任务,免得耽误大事哦。”谢家的小孩嘻嘻作笑:“我爸不在家,是我敲着玩的。”群众异口同声地教育小孩:“铜锣声响就是信号,就是命令,可不能随便敲哟。”后来,谢珍元回来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教育了孩子。同时,他便将铜锣锁在木箱里严加保管,不容旁人靠近。由此可见,铜锣犹如战鼓,如同军号,鸣响而奋起,奋起而制胜。

1935年3月,红军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以后,国民党军队和地主豪绅卷土重来,对根据地人民进行残酷迫害,特别是苏区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更是遭受血腥屠杀。谢珍元听从党组织的安排,没有随红军撤离,而是留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他深知自己的危险处境,提前将铜锣交给岳父深藏竹林地下,防止敌人找到。不出所料,谢珍元被捕后,遭到敌人残酷迫害,严刑拷打,要他交出乡苏维埃共产党员的名单和铜锣。但他宁死不屈,始终坚信红军还会回来,革命一定会胜利,咬定名单没有、铜锣已毁。敌人不肯相信,便在他的家中及房前屋后掘地搜找,结果一无所获。后来,在大河乡人民的强烈抗议下,敌人方对谢珍元作罢,铜锣也得以保存。

1949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进抵大西南,当年的红军又回来了,大河乡的人民获得了彻底解放。谢珍元取回藏在岳父家的铜锣,和广大百姓一道,再一次敲响了铜锣,迎接人民的军队,庆祝久盼的胜利。在后来的岁月里,谢珍元一直将这面铜锣视如家珍,小心保存。老人在弥留之际,委托家人将这面铜锣无偿捐献给了文物收藏单位,殷切希望后代子孙听党的话、牢记历史,激发奋斗精神,努力建设祖国。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