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忽高忽低 医院“咳人”扎堆

“一场秋雨一场寒”,入秋以来,我市气温忽高忽低。受气温的影响,感冒的人数逐渐增多。记者走访巴城各大医院、诊所发现,10月就诊人数相比9月有显著增长,呼吸内科、儿科病人增长尤其明显。

健康-1_看图王

 

每天上百人就,诊呼吸内科患者扎堆

10月18日,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室外坐满了前来就诊的市民。患者一个接一个,让坐诊的医生十分忙碌。

正在等待就诊的周先生咳嗽声不断,“这一个月巴中经常下雨,一不小心就患上了感冒,在家咳了两天还是难受,就想着来医院看看。”周先生告诉记者。等候区里情况类似于周先生的病患还是有很多,气候多变的十月让感冒更容易“降临”到市民身上,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周金林告诉记者:“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踹的患者明显增多,上个月我们呼吸内科一天大概有100名患者就诊,如今已经上升到我们一天大概会接诊150名左右的病人,住院人数也显著增加,普通新进病患需要提前预约才有床位。”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患者,他们大多都是上呼吸道感染、慢阻肺、哮喘病人。患者陈先生告诉记者:“我患有慢阻肺已经多年了,一到秋冬季节,慢阻肺的症状就会加重,经常喘息、胸闷。”

为何慢阻肺会在秋冬季节频发呢?周金林医生做出了解答:“慢阻肺是一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部疾病,目前公认吸烟为慢阻肺的重要发病因素,秋冬季节是慢阻肺的高发季节,这是因为秋冬季空气中的烟尘、汽车尾气增多,寒冷的空气一刺激呼吸道,很有可能诱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

哮喘病的诱发原因跟慢阻肺的诱发原因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有哮喘病史的人对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而最近我市天气变化多端,确实给哮喘病人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针对此类情况,周金林医生向大家建议:“因为最近气候变化大,建议市民要做好保暖防治工作。如有条件,也可以去防疫站、社区医院等地接种流感疫苗。不过最重要的是要经常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

健康-2_看图王

 

气温骤降,孩子有些“扛不住”

变化多端的10月气温让成人都感到够呛,而抵抗力更差的小孩更是“扛不住”。据市中心医院儿科医生鲜君介绍,该院儿科最近接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每天儿科门、急诊至少会接诊500多名儿童。

记者走进市中心医院的儿科住院处,发现医院的床位比较紧张,不仅病房里住满了患者,连过道中都有很多病床。

小君(化名)是一个6岁的孩子,因为高烧未退,所以显得精神不振,他的母亲张女士一直轻轻地拍着他的背,试图使小君感觉舒适一些。张女士告诉记者:“小君感冒已经有一周时间了,起初我以为只是有些着凉,在家给他服了感冒冲剂,以为会慢慢好转,谁知,他昨天又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回来病情就加重了,半夜就发烧了。”

因特殊气候,再加上儿童免疫力较低,秋冬季节的儿科异常忙碌。据鲜君介绍,秋冬季节儿童易发疾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呼吸系统疾病,因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大,温度较低,空气污染加重,儿童很容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鲜医生对此还特别提醒:“儿童免疫力低,病情较容易加重,容易由感冒发展成肺炎,在发现儿童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尽快就医。”第二类疾病就是消化系统疾病,秋冬季节较适合病毒的生长,特别是轮状病毒,此类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会导致儿童大范围患病,家长一定要引起警惕。最后一类疾病就是过敏性疾病,因天气变化,空气质量变差,空气湿度加剧,容易使过敏病人病状加重。

针对三类高发疾病,鲜君建议:“有小孩的家庭要更加注意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家里要多开窗通风,要带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少带婴儿去人多的地方,多饮水、多休息,从外面回来可以冲洗一下鼻子,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感冒不要乱用药

一些患者患上感冒后,一般会自己在家吃点药,但医生提醒,感冒后一定要对症下药才会有效果。

医生提醒,无论何种感冒类型,如果出现高热症状,体温达到38℃以上可使用解热镇痛药,但要与中药间隔服用,多饮用含盐白开水。服药后退了热但很快又升高的病人,不可自行加量或多种退热药物同时使用,必须到医院检查。而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过敏性哮喘患者感冒时要忌用或慎用解热镇痛药。

秋季感冒多是病毒侵入体内引起的,因此治疗时无需使用抗生素,一些家庭常备的中成药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一定要对症下药。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一个星期左右就会痊愈。”医生说,在此期间,应该正确用药。在能用口服药治疗的情况下,尽量不要静脉注射。感冒自然病程为5—7天,打点滴并不能缩短病程。感冒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于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而不是让它“快点好”。秋季感冒虽然多发,但只要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