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去年GDP达640余亿元 比1949年增长739倍

十年前,南江县南江镇西佛山社区板凳垭,狭窄的马路、低矮的平房,老旧、拥挤成为一代人的深刻记忆;十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此拔地而起,旧貌换了新颜。

板凳垭的变化是巴中发展的生动反映。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巴中抢抓机遇,努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只有0.87亿元,2018年已达645.88亿元,是1949年的739倍,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A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2018年GDP已达645.88亿元

“我从这里搬出去,现在又搬回来,完全变了样。”2013年,板凳垭进行棚户区改造,李洪峰搬出了几辈人生活的地方。

2017年,板凳垭在完成棚户区搬迁改造,一座现代化的商业综合体在板凳垭拔地而起,宏帆广场商业综合体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宏帆广场投用当年,李洪峰和家里人一合计,租下了一个门面,开起了专卖店。“生意挺好,尤其到了周末,人多热闹,生意也好做。”

像李洪峰这样,在南江宏帆广场入驻的商户达到187家,提供就业岗位1927个,成为南江城市消费综合体。老旧破败的棚户区一跃成为南江网红“打卡”点。

城市的发展背后是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巴中抢抓机遇,努力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巴中经济(GDP)保持了年均8.2%的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保持在高位推进的背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49年的0.87亿元,到1987年突破10亿元,到2004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到2015年突破500亿元大关,2018年已达645.88亿元,是1949年的739倍。

产业结构(与1949年相比)

 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型

“8年前,董事长提出要到巴中投资,一开始我还不同意。”国盛基业集团副总裁陈启海记得,8年前集团提出到巴中投资,他并不看好。

2011年10月,巴中经开区正式破土动工。很快,双向8车道的秦巴大道的修建,让黄家沟从“不毛之地”变成了交通要道。

交通的便利和区位的优势日益凸显,让陈启海和不少商家看到了希望,嗅到了商机。国盛基业集团在这里投资65亿元兴建了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占地1286亩,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这也让黄家沟这个曾经的“一线天”“夹皮沟”,不再以农业为主,而成为经开区的“商贸集聚区”。

黄家沟商贸城的兴起是巴中第三产业发展的缩影,经开区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正与巴中第二产业成长同步。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6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26家,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近150亿元,聚集了泰美克、羽玺电子等一大批知名工业企业。

农业土地变为工业用地、商贸用地,农业产业在经济发展的比重逐年下降,也反映着我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2018年,巴中三次产业结构为15.2:49.0:35.8;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4.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46.7个和28.0个百分点。1949-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一三二”型,2009年实现了“二产超一产”历史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二三一”型。

 

C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8.8%

距离平昌县城17公里,驱车15分钟就到了板庙镇大石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已经建成了5.2公里产业路环绕的2000亩产旅融合扶贫产业园,通过住房风貌改造、产业投入,已经蝶变为“童话小镇”,目前AAAA级景区已经过了公示期。

“贫困村也可以建小镇!”村党支部书记王万平说,贫困村建“小镇”,是赶上了好时代。

赶上好时代的不仅仅是大石村,还有驷马水乡、恩阳古镇……好山好水好空气转化为经济效益,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是很好的平台和抓手,促使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三产融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巴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在招商引资中,我市对前来投资的项目一一甄别,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零容忍。近3年,先后否决选址不当建设项目70余个,拒绝高污染高能耗、不符合产业政策项目10余个。仅仅近几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4亿元,重拳治理污染。

此外,一直以来,我市坚持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1993年以来,全市累计造林面积达45万公顷。至2018年末,全市森林面积达7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8.8%。

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正加快推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进程。全市“十一五”单位GDP能耗下降20.16%,“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3.69%,“十三五”中前期各年度单位GDP能耗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