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发力: 提高全域旅游发展“软实力”

 

02-7

 

通江鹰鸽嘴庄园

 

多向发力:提升全域旅游美誉度

面对大众旅游的汹涌浪潮,巴中作为年轻的旅游城市,既要打破观光旅游的单一模式,做强产业链条,也需要创新营销模式,拿出拳头产品宣传推广,才能让巴中旅游享誉全国、风行天下。

让我们欣慰的是,近年来,具有鲜明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旅游产品体系、宣传推广体系在一次次精心打造下逐步构建。

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我市谋划推出了“山水入画·乐驾巴中”精品自驾游、“不忘初心·川陕老区行”红色主题游、乡村休闲度假游等14条精品线路,畅游巴中不再漫无目的。

开发出的“锦绣巴蜀”等15种旅游商品、“银耳姑娘”等旅游作品荣获“金凤凰”创新优秀奖,古林冻干银耳汤、叶雕熊猫分获“2018四川优秀旅游商品”“2018四川优秀旅游文化创意品”,“巴食巴适”荣登2018年四川省农产品优秀区域品牌榜首。

在“秀美巴中·品味巴食”品鉴会上推出的“通江银耳宴”“巴中枣林鱼”“南江黄羊汤”等巴中“十大名小吃”“十大名菜”,让游客大快朵颐、流连忘返。

成功策划了“川陕老区行·从心再出发”主题营销、“山水画廊·秀美巴中”2018巴中夏季推介等大型宣传活动,巴中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标准试点: 提高全域旅游发展“软实力”

2018年2月,我市被原国家旅游局列为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单位。通过旅游标准化试点,全市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国道G244、G347、G542公路标识标牌设计,并增加旅游景区指路标识;完成祠堂街、麻柳湾滨河路特色街区的打造,并同步建设休闲配套设施,建成巴河廊桥至柳津桥的滨河健身休闲绿道。同时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建设旅游标准化厕所,南江光雾山景区根据景区特色与亮点,创新将四川脸谱、精美壁画、四川方言和负氧离子检测仪等融入厕所建设,实现了历史文化、地域文化、高新科技等元素与旅游区厕所的巧妙融合。

此外,随着标准化实施,我市旅游业态不断丰富。按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市级等部门制订下发了规范性文件,成功创建省级研学实践基地2个。新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9个,休闲农庄11个,农业主题公园4个。通江璧山森林康养基地、平昌南天门森林康养基地等8个基地被认定为第四批“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平昌皇家山森林康养中心、鹰歌葡萄庄园等14个单位被认定为第二批“四川省级森林康养人家”。截至目前,全市已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19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星级饭店7家、绿色饭店3家、巴山民宿5家。

为让国家标准执行得更接地气,我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巴山民宿基本要求与评定指南》《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规范》《旅游景区公共交通服务规范》等7部地方标准。商务、公安、卫生健康、文化广电旅游等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加强对社会住宿的日常监管和标准化管理。

旅游标准化最关键在企业,最终效益体现也在企业。我市确定17类85家标准化试点单位,打造南龛山景区、江北宾馆、恒丰饭店、宏耀旅行社等一批行业样板,在试点单位(企业)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通过在试点单位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经营效益有所提升,有力促进了巴中市整体旅游环境的持续改善。

试点期间,四川光雾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宏耀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南江云顶茶酥、玉米酥、苦荞酥获2019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四川赛区预赛铜奖,光雾山红叶位列网友评选的“新蜀中九绝”,方言话剧《滴灌》进入全国文华奖参赛名录。

目前,我市以执行126部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为引领,对标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景区产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蓬勃开展,景区观光旅游、城市度假旅游、乡村休闲旅游的复合型旅游形态已基本形成,为全市旅游经济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基础设施等的创建,有力改善了全市旅游环境,完善了旅游功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也明显提高,各项制度得到完善,管理更加有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18年接待游客29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1.7%和18.6%,文旅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17%。在省文旅厅发布的旅游发展质量排名中,我市2017年排名第8位、2018年第5位。


链接:巴中获评“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2018年11月17日,2018长三角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中国国家旅游》年度榜单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会上,巴中正式被授牌“2018年度《中国国家旅游》最佳全域旅游目的地”。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黄家锐)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