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 他敢啃“硬骨头”

QQ图片20190905165122

甘当“打铁匠”硬化道路“不松手”

“杨家沟村背靠大山,面临大河。2017年7月前,从沙溪方向通往该村的道路只有从河边的沙滩路穿过,一遇下雨天,车辆和行人通行都相当困难,且十分危险。”周俊称,群众改造道路的愿望十分迫切。

由于该村道路跨两个乡镇和三个村,施工前、施工中遇到的矛盾较多。尤其涉及祭田坝村11户村民借改道经过自己土地纷纷提出过高的征地补偿费。

同时,该村一名村干部由于存在私心,想要改变规划好的线路。周俊和这个村干部沟通时,对方态度却很不好。作为退伍军人的周俊斩钉截铁地说:“决定的事情必须办!只要为了群众好,必须落实!”

为了让11户群众满意,周俊多方了解周边村社道路占地补助标准,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一次不行,二次、三次……集中解释,单独拜访,有时候甚至谈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一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终于让这些群众满意。

村道路加宽并全部硬化后,并没有让周俊停下脚步,对全村无一公里社道路硬化的情况,周俊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村上其他一些同志劝周俊说:“社道路硬化不是脱贫的指标,现在上面也没有专项资金,你就不要给自己找烦恼了。”周俊说:“如果社道路不硬化,群众出行还是困难,哪怕只硬化一公里,我们都要尽力争取。”

于是,周俊向帮扶单位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也向乡党委政府进行了汇报,并多次向交通部门争取。经过近一年的呼吁奔走,社道路硬化终于有了着落。为了确保工程早日竣工,周俊配合企业搞规划,谈方案,挨家挨户做工作,并经常深入现场查看建设质量。目前,一社和五社共计8.6公里的道路硬化正如火如荼进行,预计下月底将全面竣工。


甘当“铺路石” 发展产业“不缩手”

为改变全村无集体经济的尴尬局面,周俊提出利用该村丰富的河水资源优势发展生态鱼养殖的思路。说干就干,周俊邀请渔业专家到该村实地考察,得到科学论证后,积极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但乡上担心洪灾可带来安全隐患,不是很支持此项工程。

另外,资金缺口也是个难题。一些头疼的事情让周俊彻夜难眠。周俊便多次到相关部门跑项目,要资金,乡上领导也为他的执着而打动,便积极支持,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复。而今,集生态养殖、休闲垂钓、水上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鱼塘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底可实现4万元收入。

在建好鱼塘的同时,周俊又着手规划种植园区。在品种选择上,召开“坝坝会”听取群众意见,邀请农业部门人员进行论证,最终确定把青花椒作为全村主导产业。

不管是土地整理项目的争取、农户土地流转和对外承包事宜等重点工作,还是群众动员、土地开挖、合同起草、花椒种植等细节工作,周俊都亲自过问,亲自参与。不到20天,10多户的土地流转合同全部签订,140多亩青花椒全部栽植完毕,并找到一名重庆老板承包。在发展集体产业的同时,周俊还不忘入户产业,目前,青花椒、枳壳、灯笼椒、土鸡等产业覆盖全村所有贫困户,为贫困户脱贫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甘当“领头雁” 抗洪救灾“不甩手”

“快起来,昨晚雨下得大,鱼塘水都灌满了。”6月20日一大早,村民被周俊急促的呼喊声惊醒。

周俊穿上雨衣冒着瓢泼大雨到了鱼塘边。他观察了水势后说:“我们要在铁丝网出水的地方把杂物除掉,不然可能会决堤,鱼的损失就更大啦。”于是,村干部和周俊一起清理,大约一个小时,周俊累得汗流浃背,杂物终于被清理了,这时,周俊看到离塘边不远有一棵冲来的树和泥沙围成了一座“小山”。这个小山不处理掉,塘里的水就流不出去,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可是,这座“小山”离岸边还有一定距离,周俊便到附近农户家拿了一根长竹竿,他用竹竿试探了水深,便脱下雨鞋准备下河。村民看到后急着说:“雨大水深下去危险,注意安全啊!”周俊却说:“莫问题。”他边说边走到水下的石头上,慢慢将这座“小山”除掉。此时,一些村民也加入到抢险中,大约10点左右,周俊才回村委会食堂吃早饭。

下午,周俊接到村民罗明斌打来的电话,反映自家房屋阳沟的水淹过墙角影响住房安全。考虑到该户儿女不在家,两位老人又腿脚不灵便,周俊随即前往罗明斌家清理泥沙。

由于沿途道路刚被雨水冲刷,有的路段岩石垮塌导致车辆不能通行,周俊只好徒步前往。大约一个小时后,他来到罗明斌家,顾不上休息便扛着锄头到罗明斌屋后找原因,发现雨水系罗明斌房屋上面的社道路没有开挖排水沟而流下来的,周俊随即用锄头挖出一条50多米长的沟渠。险情排出后,已到晚上7点,这时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村委会食堂吃晚饭。

在杨家沟村驻村期间,周俊为民排忧解难的事举不胜举。提起他,村民都竖起了大拇指。

(严洁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 黄家锐)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