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甘泉润民心——南江县破解农村饮水难纪实

4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时值七月,天气炎热,南江县寨坡乡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里,村民张敏在厨房忙着做饭。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啦啦流出,刚从外面玩耍回家的孩子,一头扎进卫生间,打开自来水往脚上冲。“想也没想到还能用上这么方便的自来水,真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张敏一边忙碌,一边高兴地说。原来,她住在寨坡乡水田坪村的半山腰,行路难、挣钱难,最难的还是干旱季节的用水问题。

南江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季节性缺水明显。长期以来,山区群众只能肩挑背磨找水吃。

从修建小型分散供水工程缓解饮水之困,到建设大型集中供水工程让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近年来,南江县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山区群众饮水难的路子。全县规划建成10个千吨万人以上的供水工程,目前已建成投用8个。这些大型供水工程与乡村小型供水工程联网运行后,全县47.89万农村人口将彻底告别饮水难。

困境——

到“十二五”末仍有28万人饮水难

曾经,只要一到干旱季节,哪儿有水,哪儿就值得全家人出动。在张敏的记忆中,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水缸,有几个水桶,一般都是家里男人去挑水。“一桶水装一百二三十斤,没有体力是挑不回家的。”张敏说,有时候挑回来的水泥沙多,必须沉淀一晚上才敢用,用的时候也有讲究,先洗菜再洗脸洗脚,洗完脚后要端到园子里灌蔬菜。“夏天最恼火,小孩子想尽情冲个凉是不可能的,都是舀一瓢水擦一下全身。”

从“十一五”以来,南江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近3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累计投资2.27亿元,新建了千吨万人以上的熊包梁和寨坡2处供水工程,同时,以解决集镇人口为重点,新建了19处200至1000吨供水规模的供水工程,其余村级的大多是单村投资,全县所有村均有受益,由于单村投资资金有限,优先解决了饮水特别困难的农户。但全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点多面广,解决难度大,建设投资大,建后管护难度大。截至“十二五”末调查统计,全县仍有28万人需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2015年,南江县吹响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号角,县委、县政府提出全力补齐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短板问题,确定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2017年全部完成156个贫困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为实现安全饮水全域覆盖的目标,同步推进余下非贫困村(社区)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28万人的用水需求。到去年,实现全县人民都用上安全水的目标。

探索——

多种模式确保47.89万人用水保障

走进大河镇郑家沟村,只见村道路一旁,一条粗壮的黑色管道顺着山路蜿蜒向上。“这条管道是从山上的大河供水站接下来的,下游一直通到村社。”大河供水站负责人苏贵兴介绍。

“去年6月,这个集中供水工程已经投入使用。”苏贵兴介绍,这座日供水能力达6000吨的大型集中供水站,能为周边10个乡镇、68个行政村12万余人提供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自2010年起,南江县水利局开始谋划在农村建设千吨万人以上的大型集中供水工程。第一个大型农村供水站——熊包梁供水站选址长赤镇,日供水能力达到6000吨,解决了7个乡镇、3个社区10余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该工程也成为当时川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根据规划,“十三五”,全县规划新建或扩建千吨万人以上供水工程8处,不过,大型供水站投资大,动辄上千万元。为此,南江县水利局对散居在偏远地带的村民,实行分散供水方式解决饮水问题。

截至去年,全县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总投资达52902.05万元,共建成1090处饮水安全工程。其中,千吨万人以上工程3处,1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小集中供水工程共930处;100人以下的分散供水工程共157处。新增加日供水能力32600吨,解决了涉及全县516个村和5个社区47.8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创新——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长效受益

用上放心水,后期如何管护也成了当务之急。

南江县水利局按照“有机构、有队伍、有设备、有经费”的管理思路,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专业管理体系,实现“有人管、管得好”。成立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配置水质检测专业人员4名,达到35项水质指标检测的能力;对26座日供水200吨及以上工程,全部配备了常规水质检测设备,实行定期检测,对5座千吨万人以上工程实现在线检测,确保“水质100%达标”;对“源头至村头”的集中供水工程和主管网,由乡镇供水总站进行专业化管理,每处供水工程明确1-2名管护人员,实行24值班制度,实现“24小时全天候安全供水,管网维修停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

“现在村里有专门的水利员,对解决输水管道破损无人管护、饮用水水源缺乏保护等问题都能及时处理。”在燕山乡玉螺村,村主任魏德朗介绍,去年4月,村里通过整合扶贫资金,建成一座小型村级供水工程,村“两委”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商定了供水站管理人员、管理职责、工资待遇、水费收取等事宜,并逐户签订用水合约,建立了“专人管护、村两委监管、三级阶梯水价保运行”的管理模式。

“收取的水费按‘三三四’安排,30%用于管理人员工资,30%用于供水站日常维护费用,40%作为村集体资产收入积累。”燕山乡乡长刘玲介绍,由于实行阶梯水价,建立了欠费罚款机制等一系列管水措施,群众节水、管水、护水意识全面提升。

“农村饮水需坚持公益性质,但经营服务必须要有偿化,才能确保供水工程长效稳定运行。”南江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为实现农村饮水“以水管水、以水养水”的目标,县发改局、水利局对全县48个乡镇和5处千吨万人供水站分别测算农村饮水价格,将农村用水价格控制在2-6元/立方米以内,免费将农村安全饮水管网接至农村小学、敬老院或五保户、残疾人等特困人群家庭。以国家投资为主的供水工程,产权归县主管部门所有,由乡镇供水总站按企业化运营,实行自负盈亏,集镇供水抄表到户,按户收取水费,农村供水抄表到村,按供水总量的60%收取水费;以国家补助、群众投工投劳兴建的村级供水工程和管网延伸工程,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成立用水协会或供水管护小组,供水价格实行村民“一事一议”或受益户代表大会讨论确定,并签订供用水协议,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以群众投入为主修建的分散供水工程,产权归群众所有,由受益农户自管自用。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