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老人走丢了

近段时间,老人走失的情况在我市频频出现,闹市中,一张张寻人启事传递着家属的焦急和担心;山村里,公益救援者、派出所民警四处帮忙寻人。在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的今天,老年人走失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05-2

 

老人频频走失

救援队半年寻找20余人

7月6日,巴中公益救援队接到求助电话:巴州区水宁寺镇一位老人走失,请求帮助搜寻。

7月7日上午8点,巴中公益救援队队员携带好救援装备后驱车前往水宁寺。上午9点多,救援队员到达走失老人家中后,向家属详细了解走失老人的情况并商讨救援方案。上午10点,救援队员兵分两路,与家属一起在山间搜寻走失老人。搜寻持续到下午13点40分左右时,救援队员接到一热心群众的电话,称在路边发现疑似走失的老人。救援队员与家属立即赶往热心群众所指明的地点,发现这名老人正是走失的老人。

对巴中公益救援队的队员们来说,帮助寻找走失老人的情况他们经历了很多次,7月7日这次寻人对他们来说,算是寻找过程较快的一次。

去年,恩阳区一位老人走失,巴中公益救援队队员寻找了一周多的时间,终于在一石崖下找到了老人。而此时,老人走失已有12天。据介绍,这位老人已经90多岁,当天出门后不小心跌落至石崖下,由于上下是悬崖,两边又没有上行的道路,老人被困于此长达12天。这12天内,老人没有进食,仅靠石崖下一塘浸水维系生命。

据巴中公益救援队负责人李白介绍,仅今年以来,公益救援队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出勤已经达20余次,帮忙寻找老人达20余人。

05-1

有的老人走失后,通过家人、公益救援队或警方寻找还能找到,但也有一些老人走失后就再也回不去了。

6月30日,巴州区曾口镇店子办事处一位原本就患病的老人病情加重,由于丈夫双目失明,子女均在外务工,老人只得独自一人外出求医。

老人于当天上午出门前往几公里外的医生家,直到当天晚上,老人都没有回家。由于医生家附近有老人的亲戚,丈夫以为妻子看病后去了亲戚家。第二天,见妻子还没有回家,丈夫觉得有些蹊跷,便叫亲友帮忙寻找。当天上午,亲友在一条小路上找到了老人,但老人已不幸离世。

 

七旬老人走失最多

大都患有老年痴呆症

记者从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今年来,老人走失的情况频频发生,仅今年以来,市救助管理站救助的走失老人已达20多名。

记者从巴中公益救援队和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走失的老人70岁左右的最多。“患有老年痴呆、小脑萎缩等病症的老人,一般表达能力和记忆力有限,不认路也记不得个人信息,一旦独自外出,走失的几率很大。”在采访中,记者从巴中公益救援队和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在走失的老人中,绝大部分患有老年痴呆症。

据专家采用老龄化水平预测法和人口动态模拟预测法预测:2020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75.21万人,老龄化程度将达到22%。老龄人口增多无疑是走失老人逐年增多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大量老人走失的案件中,可以发现走失的主要原因是患有老年痴呆、小脑萎缩、抑郁等疾病,也有的是因为年龄大,记忆力减退,辨识能力差,独自外出后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张浩森告诉记者,“由于老人记不住家庭住址和电话,有的甚至连子女的姓名都想不起来,而且患有痴呆病的老人没有自我生存能力,几天的风餐露宿就很可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难以辨认。所以痴呆症老人一旦走失,寻找难度非常大,一般超过24小时后,我们都会往全国救助寻亲网上发布信息。”

另据了解,老年人频频走失除了与自身疾病有关外,城市建设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日常生活中成员单一、缺人照顾,走失后一时很难被家人知道。

 

子女:24小时看护不现实

赵先生家住半山逸城,父亲今年72岁,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去年,老人先后走失过三次。据赵先生介绍,为了防止父亲走失,他和妻子平时上班时,就只能把老人锁在家中。

“真不忍心把老人独自锁在家里,这对老人心理是一种伤害,可每次走失又让家人心急如焚。”赵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他是家中独子,母亲过世得早,再加上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他和妻子压力很大。“想请个保姆但受经济条件限制,要我们24小时陪着老人又不现实。幸好我单位离家不算远,我每天上班时只要一有空就会跑回来几趟看看父亲,出差办事最不放心的就是他。”

赵先生说,由于父亲是轻度老年痴呆,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的时候,即使把他锁在家里,他也会自己开锁外出,可出去后说不定啥时候犯糊涂就又找不到家了。”赵先生说。

 

建议:

防止老人走失从细微处着手

帮助走失老人需全社会关注

针对老人走失的情况逐年增多的情况,专业救援、救助人员也给出了建议。

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张浩森建议,家人不要让高龄老人独自外出,全家人共同出游、逛街时,要格外留心照看好老人,相互间不要拉开距离;尽量不要带老人到人多或路况比较复杂的场所;对高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痴呆症、精神疾病的老人,或偶尔会犯糊涂的老人,家人应该给老人佩戴电子定位手表,以便随时了解老人行踪;也可以给老人佩戴写有联系方式的吊牌,或者将联系方式缝制在老人外套显眼处,以便好心人、警方能顺利与走失老人的家人取得联系,及时送老人回家。该负责人还建议,在随身卡片上写上老人患有何种疾病,在老人走失途中昏迷时,方便好心人或医院采取急救措施。

巴中公益救援队负责人李白表示,从社会关注角度来说,提高全社会对走失老人的关注和重视是非常必要的,除了在微信朋友圈热心转发走失老人的信息,扩散传播面和受众外,如果每个人能对身边独自行动的老人提高些注意力,上前对老人多一句询问,多一份关心,都可能是对走失老人的一份安全防护和保障。

(巴中新报记者  魏文明)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