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最牛筷子路”

两条窄窄的、比汽车轮胎略宽一点的水泥硬化带,宛如两只筷子在山林中逶迤延伸,当地居民将其形象生动地称为“筷子路”。2010年,在通江县洪口镇古宁寨村境内,“筷子路”经媒体报道后,成为网络热点话题,有网友又给它加了一个前缀——“史上最牛”。

时任村文书刘伟平没想到,深山之中的古宁寨村,竟以此方式意外走红。2017年,随着“史上最牛筷子路”退出历史舞台,已担任村支书的刘伟平感觉轻松了许多。

6月28日,记者踏访古宁寨村,青山绿水之间,“筷子路”已难觅踪迹。依托古寨、古寺、古树、古墓等资源,当地政府正致力于把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打造为新时代的“网红村”。

古宁寨

古宁寨

“意外”走红

因“筷子路”成为“网红村”

古宁寨村地处通江县北部深山。村如其名,因为数众多的古寨、古墓,在当地小有名气。2010年,一场小小的“意外”,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引得全国网民“围观”。

当时,31岁的刘伟平担任村文书。“当时修成那个样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伟平告诉记者,通江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财力紧张,财政配套资金严重不足,政府发动村民集资,但距离每公里30多万元的造价,依然存在很大缺口。有关部门经调查论证,又通过村民集体讨论,决定因地制宜建设“新型道路”:公路路面总宽3.5米,两条车轮轮迹带宽分别为0.8米,为混凝土结构,路面中间带宽0.8米,填充泥结碎石。

古宁寨1

 

其实,古宁寨村这条道路并非“首创”,据媒体报道,更早时候,这样的道路就出现于南江县境内,2008年,在南江召开的全省农村公路现场会上,专家对这种建设模式予以肯定,官方的命名为“轮迹路”,认为其具备推广价值。2010年,有人把古宁寨村这段路面发布于网络,“史上最牛筷子路”的名号由此诞生。

总长6.2公里的“筷子路”,把古宁寨村的几个社连为一体,运送化肥、饲料的小型货车能进村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便了。

不久,一些问题陆续显现。古宁寨村最高海拔1200米,高差较大,坡陡弯急,一边傍山,一边临崖,在这样的路面上驾车须格外小心,无法超车,会车也困难,加之缺乏专人养护,两根“筷子”之间的凹槽越来越深,一些弯道处,汽车轮胎极易跑偏“掉沟”。

“这样的道路可能更适合平原地区。”刘伟平认为。这些年,虽未发过大的交通事故,但村民骑摩托摔倒、“脱轨”,汽车轮胎被碎石刺破的情况时常发生,一些初进古宁寨村的司机调侃其为“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天路’”。

古宁寨村生态资源丰富,适合搞种养殖业,但交通条件严重制约了村里的发展。政府试图引进一些产业,然而,投资者在“筷子路”上走一遭后,就没有了下文。

调侃、吐槽的声音越来越响。刘伟平感觉“压力山大”,到外地考察或开会,有人得知他来自古宁寨村,就会拿“史上最牛筷子路”说事。

 

“天路”变坦途

“网红村”升级国家传统村落

古宁寨村的窘境,是通江县北部山区交通落后的缩影。

2017年,古宁寨村迎来转机。

当年,住建部公布了2017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和2018年拟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名单。支持标准为每村(社区)300万元,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通江县洪口镇古宁寨村以及通江其他七个村入围。

同时,通江县委把半年工作会放到洪口镇召开,会议核心议题是打通北向交通瓶颈,县委书记率县级部门一把手专程前往古宁寨村现场办公。会后不久,施工队进场,几个月后,随着4.5宽、总长9.6公里的全新村道全线通车,“史上最牛筷子路”终成历史。

古宁寨2

 

6月29日上午,雨过天晴,碧空如洗,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在青翠的山岭间盘旋,新报记者驱车转遍古宁寨村,名噪一时的“筷子路”已了无踪迹。路边,几位村民正清理排水沟。刘伟平说,这条路来之不易,村里设置了专司养护的公益性岗位。

宽阔平整的路面上,来往车辆飞快地行驶。“过去开车,小心翼翼地‘蠕动’,现在不用提心吊胆了。”一些常年进出村子的司机说。

微风吹过,椒香飘满山,300多亩青花椒已进入收获季,杜仲等中药材长势喜人,投资者看重这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建起了养兔场和高山养牛场,依托蓬勃兴起的产业,全村人均收入也从七年前的2000多元增加至近5000元,贫困人口减至402人。

古宁寨村四社,专业施工队伍正对6套古院落进行修复,不远处,已有160多年历史的清代布政使墓群保存完好、蔚为壮观。洪口镇党委书记赵必顶介绍,古宁寨村以“古”闻名,古寨、古寺、古墓等古迹众多,早在2016年,就入选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其独特的乡绅文化,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深度挖掘。

“古宁寨村的今昔巨变,源于交通之变,不然,今天的一切根本无法想象。”洪口镇镇长陈尚文认为。村子距离通江县城仅一个多小时车程,到万源市只有20多公里,交通便利,是寻幽访古、养生休闲的理想之所。

今天的古宁寨村正以新晋“网红村”的姿态,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随着古宁寨村“史上最牛筷子路”退出历史舞台,“筷子路”也即将在通江成为历史。

记者从通江县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通江全境曾经修建了500余公里的“康耐路”和“轮迹路”,而截至记者发稿时,全县只剩下10余公里的社道“轮迹路”,但已经全部列入改造计划,正在实施中。

巴中新报记者  吴维义)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