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神奇的“老中医”

一张桌子,一个脉枕,一名老中医坐在药店里为患者把脉看病开处方,患者看完病后就在药店抓药……

在巴城,一些药店诞生出了一个个神奇的“老中医”,他们被冠以“名医”“专家”“祖传”等唬人的名头,招揽患者就医。

这些中医是否合法坐诊?名在何方?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08-1

 

现状:

药店广告满天飞,中医成了促销员

2010年10月,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坐堂医诊所管理办法(试行)》后,众多药品零售企业开始尝试 “药店+诊所”的经营模式。不少药店开始打出“名老中医坐诊”的招牌吸引消费者。

6月26日下午,记者在巴城江北大道东段走访时,发现这条街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药店。这些药店在门口的宣传栏上都打着扯眼的广告:“天天会员日,全场商品降价促销”。一些药店更是在门口安装有小喇叭,不停地播放药店商品的名称、价格以及优惠情况。

同时,记者注意到,这些药店还可以为顾客提供咨询、看病、开方、抓药的服务,有的药店还有煎药、捣粉、制作圆药等配套设施。还有的药店可以提供推拿、针灸、拔火罐等一系列服务,为百姓就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有的坐堂中医为了药店及个人收益,与所在药店勾结,乱开贵药、乱收费。某些装修豪华的中医馆,一副中药的费用高达数百元或上千元,坐堂中医变味成了促销员。

 

走访:

药房里的老中医,患者“慕名而来”

6月26日下午,巴城老江北一家不起眼的小药房内,一位老太太正在向药房坐诊的中医问诊。端坐在问诊台上的老中医微胖,约60来岁,戴着老花镜,面前除一本处方笺,还有一块名老中医坐诊标牌,正煞有介事地向老人询问着病情。

记者的到来引起了药房一名工作人员和该老中医的注意。

“这里可以看中医吗?”记者询问。

“啊,可以。”老中医抬头应了一声。

随后,老中医继续与这位老太太交流起来。

“我的伤是车祸引起,曾在市中心医院做过腰部手术,但仍旧时常疼痛。”老太太说。

“要治好你的疾病,需用药十余副。”

“我们没有那么多钱,能不能就吃两三副药?”

“吃少了,没有效果。你们可以让车祸责任方承担费用啊。”

“那你先给我开两副嘛。”

药开好后,老中医随手将处方交给了药店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在计算器上算了一下,告诉老太太药价。

“咋这么贵,两副药就要125块。”老太太小声嘀咕道。

“哎呀,老人家,100多块又不是好多钱,药都开好了,你就拿回去吃下看看效果嘛。”最终,在老中医和药店工作人员的劝说下,老太太只好作罢。

老太太走出药店后,记者追随其后询问具体情况。

“我也是听一个熟人说这里有个老中医可以,来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妇女在找他看病,于是我就进店了。”老太太告诉记者。

“那你有看过这位老中医的执业医师资格证吗?”记者问。

“我这把年纪了,不晓得你说的啥子证,也没看到过。”老太太说。

老太太离开后,记者再次来到该药店,看到店内并未悬挂该中医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市民:

中医博大精深,药吃“有缘人”

众所周知,许多中医以调理为主,讲究固本培元,因此医疗周期相对较长,康复缓慢。出于这样的因素,使得部分打着“中医”旗号的人钻了空子,得出一个生财结论——“只要吃不坏人”。一个医药箱,一张问诊台,便可替人开方抓药赚钱。对于西医,普通人多选择认可的医院,但对于中医,人们更愿意相信所谓的口碑,这也间接让这些“中医”有了生存机会。

因为一直被脸上的痘痘困扰,每逢春秋季,病发得厉害,这让市民肖女士很是郁闷。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中医”表示能帮她开一剂药,消除她的烦恼。可是,当肖女士问及这位“中医”是在哪里学的医,对方称是自学成长。

“在民间有一句流传了几百年的古话,就是看中医讲究‘药吃有缘人’,意思是同一个中医,不同的人去看病,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吃了甚至效果很一般。”今年69岁的余先生患有骨质增生和心脑血管疾病,平时除了吃西药,他还经常找医院的中医和民间中医看病。

“现在民间的中医不少,有的退休后在家里坐诊,有的被聘请到药店坐诊,我曾经就在巴城一药店找过中医看病,吃了几副药后,感觉效果还可以,心也不慌了,走路也不喘了。”余先生称,近年来看了不少中医,他的体会是,每个医生看病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方子的组成却有很大差别。在他看来,这或许是不同医生开的药效果也不同的原因。

“中医博大精深,每个中医医生的成才之路也不一样。吃中药效果好不好,除了看医生的医术和经验外,还要看组方,同一种药放在不同的方子里,效果也不一样。”对于中医,一些市民有自己的见解,但对于民间中医,他们也表示了疑虑:“这些医生到底有无资质?是不是所谓的名老中医?存不存非法行医问题?”

08-2

“现实中很多人看中医是听别人说哪里医生好就到哪里去,自己对医生的身份和资质缺乏了解,存在盲目跟风现象。”一些市民称。

巴中新报记者 黄家锐)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