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交通大会战“成绩单”来了

建设“四好农村路”、创建“示范县”,是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也是交通大会战的重要任务。在全市交通大会战纵深推进、全域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重要时期,5月15日,全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暨“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现场会召开,梳理盘点2018年的会战成果,安排部署2019年全市交通大会战和全域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

0东兴场立交桥2

东兴场立交桥

市交通运输局

彰显交通作为 再创交通辉煌

2018年度,我市交通项目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第二名,成功创建平昌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恩阳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南江完成全省示范县考评。攻坚会战实现首战首胜。

2018年,我市争取到位中央、省补助资金21.09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20亿元,连续两年超百亿,保持了会战投资稳定增长态势,有力拉动了项目建设。

交通项目建设成绩进展良好。一是对外大通道加快完善。巴陕高速建成通车,巴万高速清江至高明段半幅贯通,苍巴高速招商成功、即将开工,镇广高速南段完成相关前置要件批复、北段完成工可报告修编,南江经苍溪至盐亭、通江经宣汉至开州两条高速公路纳入省高网调规方案。二是市域主干道加快提升。巴城南环线等23个普通国省干线新改建项目快速推进,建成里程158公里;G245线获批初步设计方案,北环线东段进入开工倒计时,米仓大道工可报告、初步设计、收费立项获得批复,试验段开工建设;S303线平昌江口至青云等7个项目完成前期工作,储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项目18个674公里。三是区域内循环加速成网。完成县乡道改造272公里、村道窄路基加宽350公里,建成建制村联网路1474公里、村内通组路4237公里,建成渡改公路桥4座、渡改人行桥8座、独立桥梁5座。19800公里村内通组路进入全省电子信息采集库,规模居全省第二。

全市道路养护水平有力提升。共改建养护站9个,新建服务区、停车区8处。完成G244线、G542线部分路段大中修,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桥隧养护顺利通过省级抽检,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91.9,位居全省前列,保持了优等路水平。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完成17个车站、2个养护站、1个超限站厕所新改建任务。深入推进依法治路,查处超限运输车辆1625台次,超限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全市运输站场加快建设。南江客运中心站、光雾山旅游车站主体工程竣工,恩阳客运中心站等 4 个县级客运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新改建15个乡镇客运站、1227个村级招呼站(牌),乡镇客运站覆盖率达100%,村级招呼站(牌)覆盖率90%。运输服务优化提升,出台《巴中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16-2030)》,开行巴城至恩阳公交线路2条,优化巴城至经开区公交线路2条,2019年开通巴城至机场公交专线、巴城至经开区“市民之家”公交快线,基本形成“一城三区”公交一体发展格局。农村客运推行“响应式”服务,新增通客车建制村323个,村通客车率达到93%。出台《巴中市“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 年)》,为加快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支撑。

平昌县

交通为纽带 全面融合发展

平昌县于2017年成功创建为全国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其经验做法被《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报道。2018年再度被国家三部委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取得了这些成绩,平昌到底有哪些经验?

平昌坚持交通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生态环保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富民交通廊、旅游交通廊道、生态交通廊道和文化交通廊道。

围绕大交通扶贫、大产业扶贫、大旅游扶贫,平昌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着力强化农村公路带动支撑,彻底改善了全县农村群众道路通行条件;公路围绕产业转,产业围绕公路建,聚焦全县六大特色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业联片、道路联网,打造重要产业园区道路2050公里,带动发展茶叶、花椒、巴药、核桃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75万亩;打造“一路一景、路景相融、快进慢游”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580公里,实现全县7个国家AAAA级景区均有2条以上快捷通道。

深入推进农村公路通村达组工程,带动建成巴山新居3.5万户,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67家,建成特色小镇10个、农业主题公园9个、省级“四好村”55个,构建了以驷马镇、灵山镇、白衣镇、板庙镇等为代表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示范带。

围绕全域旅游、推进路旅融合,建成森林走廊4900公里、樱花大道150公里、桂花大道50公里,7条乡村旅游环线带动创建6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7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做到“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一乡一特色”;带动建成镇龙山、三十二梁、皇家山等生态康养基地7个;连续4年承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驷马—元山—佛头山环线被誉为“最美赛道”、“皇后赛道”。

以农村公路为载体,培育涵养公路文化,建成法治文化长廊、道德文化长廊、农耕文化长廊50公里。让农村公路真正成为重塑乡村魅力、传递乡风文明、留住乡愁乡味的重要载体。

2017年以来,平昌启动实施重点项目82个,总投资115亿元,实施国省干道升级改造7条105公里,县乡公路提升改善182公里,贫困村及“三边村”通组路硬化1800公里和村道窄路面加宽 1700 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7亿元。全县实现乡乡通水泥(油)路、村村通硬化路,通组路硬化率达85%。

恩阳区

创新路长制 管好“四好农村路”

恩阳区累计实施交通项目387个,完成投资118亿元,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川东北综合交通新枢纽”格局逐步形成。

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开展以来,恩阳区完成恩阳机场征地拆迁和机场快速通道、机场供水等配套工程;汉巴南城际高铁西站落户恩阳,已作开工动员并启动红线内锁定和“三违”管控工作,正拟定征拆建议方案;苍巴高速途经境内8个乡镇、约30公里,正在有序配合推进前期工作。

G244、G347恩阳境内升级改造全面完工,G245群乐至关公段建设项目即将招标,S303玉山至鼎山、三汇至玉井正有序推进,明年内全面竣工。

投资32亿元,新(改)建县乡联网路255公里、产业园区道路406公里,黑化14个场镇23.34公里过境公路,提档升级1900余公里通村道路。

借鉴“河长制”管护经验,恩阳区创新推行“一条道路、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路长制”,区委书记、区长、区委副书记和分管交通副区长担任境内4条国省干线公路路长,27名区级领导担任挂联乡镇(街道)境内县道公路路长,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境内乡村道公路路长,共设路长87名,确保公路长管常治,全域实现“路长治”管养。

坚持“交通+产业振兴”。新建芦笋、葡萄、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建成区级配送中心2个、乡镇物流场站27个、村级物流网点443个的“三级”物流网络体系,农产品外销率提升30%以上。

坚持“交通+脱贫攻坚”。优先布局贫困村道路,新(改)建贫困村道路526公里、硬化率100%,解决120个贫困村、81214人出行难题。

坚持“交通+文化旅游”。高品质建成乡村“观光路”“旅游路”293公里,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成功创建2个国家AAA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新增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超50亿元。

坚持“交通+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公路沿线净化、美化、绿化,形成“四好农村路”沿线靓丽风景,被环中国自行车赛组委会命名为“最美乡村赛道”,被评为“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示范县(区)”,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南江县

四大建设主题 助力省级示范县创建

南江县不断完善农村路网,紧紧围绕“交通+脱贫”“交通+产业”“交通+旅游”“交通+新村”等四个建设主题下功夫。日前,顺利接受了省专家考评组对南江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创建验收。

截止2018年底,全县建成扶贫环线路680公里,新建和改造旅游公路350余公里,聚焦南江黄羊、核桃、茶叶、道地药材、优质粮油等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建成特色产业路620公里,特色产业累计达到150万亩。建成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4个、乡村旅游景区(景点)50多个,年接待游客达到870万人次,农村公路成为助力农民增收、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县结合各地自然风光、人文风俗、历史文化、支柱产业等区域特色,精心打造村名牌、地名牌、文化景观墙、牌坊雕塑、节点绿化等小景小品100余处。

南江全面推行“路长制”,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担任总路长,县、乡、村道分设三级路长,县设路政员、乡设监管员、村设护路员,农村公路管护体系构建率100%,爱路护路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100%。

大力推广“县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工作模式,强化县路政员、乡监管员、村护路员“三员”联动执法监管力度。全力推行“卸载+记分+不收费”治超模式。建立“县有中心、乡有交管站(道班)、村有护路队”三级养护体系。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

目前,全县建成等级客运站43个、乡村客运招呼站(牌)470个,开通客运线路106条,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开通班线客运或农村公交。推行“长线带短线”“热线带冷线”的经营模式和农村客运“响应式”服务,群众打上了“农村滴滴”,实现了“抬脚上车门、下车到家门”的便捷服务。

按照“县建中心、乡建站、村建点”原则,全县培育客运物流企业6家、货运物流企业 15家、快递物流企业18家,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孵化中心1个、配送中心1个、电商平台4个、乡(镇)物流场站13个、镇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站点195个,实现了物流优化、城乡统筹、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巴州区

力量聚合重点攻坚

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的工作思路,巴州区第三轮交通大会战计划完成投资110亿元以上,总里程6000余公里,实现国省干线公路全面达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乡镇百分之百通油路、村内通组路百分之百通达、有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互通、建制村百分之百通班车的“四个百分之百”目标。

第三轮交通大会战开始以来,巴州区配合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巴城南环线建设项目征地拆迁等协调服务工作,做好汉巴南城际高铁巴州段、苍巴高速巴州段项目征拆协调准备工作。目前,国道G245巴州段即将全线开工;省道S409巴坦路巴州段预计8月底建成通车;启动S303巴州段、兴文至清江工业园快速通道建设前期工作。

县乡道建设方面,巴州区梁永至鼎山公路完成总工程量的60%,笔画山隧道掘进1100米任务过半,预计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建成金光至梓橦庙等4条县乡道42.5公里;在建巴城至光辉、梓橦庙至柳岗通乡油路24.2公里,预计6月底完成路面黑化;年内新建佑垭口至曾口、清江至大和通乡公路22公里。建成平梁至青山旅游公路7.5公里,巴城至南阳旅游公路预计6月底前完成路面工程。建成脱贫攻坚通村通组路、产业园区路、入户路等1256公里,改建凤溪三岔河等渡改桥4座。建设梁永镇、曾口镇等农村客运站4座,建设仿古式新型太阳能农村客运招呼站点135个。

巴州区完善区、乡镇(街道办)、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实现区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三级路产路权保护体系;明确养护责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深化养护市场化改革,将清江—白庙、枣林—寺岭2条县乡道公路作为养护管理市场化改革试点;全区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93%;实施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推进区、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全区373个建制村设有物流运输站点。

通江县

破难攻坚“补短升级”

通江把“补短升级”作为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两大任务,着力打造川东北重要交通节点。累计实施交通重点项目41个,完工24个,完成投资87.4亿元,全县通车里程达7347公里。

目前,通江既有道路等级低、密度小、不联网,干线路不畅通、内循环不连贯,通行能力差、承载能力弱。交通滞后严重影响通江经济社会发展。

通江成立交通大会战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县委常委分别挂联一个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每月召开一次交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连续三次考核后三名,挂联领导在县委常委会上作说明。

通江县着力补齐交通短板和提升道路等级,在构建大通道、畅通内循环、织密基础网方面狠下功夫。

全力保障巴万高速建设,通江段红线内征地拆迁率先完成,镇广渝高速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县城至诺水河一级公路启动招商,通江通用机场完成选址。

目前,全县新建旅游环线4条80.9公里,升级改造干线路5条126公里;11条206公里国省县乡道路改建工程加快推进。

按照“路旅+产业+微景观”模式,将农村公路的布局、线形与当地区域发展、特色景观打造、特色文化展示等紧密结合,“一路一景”特色路旅文化加快形成,双三路、渔池村旅游环线路景观打造基本完成。已建成建制村联网路480公里、通组路1780公里、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道路1325公里,524个行政村、60%的村民小组通硬化公路。全县5294公里通组路信息纳入交通部数据库,占全市的30%;834公里乡村旅游公路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项目储备库,投资总额60亿元,占全省的19%、全市的63%;窄路加宽入库1332公里;申报通林场林区道路105.5公里。

围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通江建立事权清晰、权责匹配、运行高效的建管护运体制机制,严把工程质量。去年以来,先后整改道路质量问题800余起,涉及货币工程量1200余万元;评定信用等级C级单位2家,限制在全县投标交通建设项目。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