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拐拐”马宗平越挫越强

在首届“四川脱贫榜样”榜单中,有一位年近50岁的中年人,在偏远的山村“固执”创业改变贫苦处境,多次挫折让他越来越强,他是恩阳区群乐镇新河社区的马宗平,也是村民眼中的“犟拐拐”。

5月10日,记者走进马宗平的种植养殖场,映入眼帘的是果树林、蔬菜大棚和泛着粼粼波光的鱼塘。这个占地500余亩种植养殖场是马宗平奋斗4年多的心血,也是他从一个贫困户到脱贫榜样的见证。

从小失去父母的马宗平年少就到西藏、新疆等地务工。2011年,他回到群乐镇老家,拿出不多的积蓄并向亲朋好友借了些钱,在村里流转土地建鱼塘、种果树、养鸡鸭。由于不懂种植养殖技术,两次创业都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近30万元债务。“主要是没文化,又不懂技术,创业一次失败一次,后来整得自己也没什么信心了。”2014年,马宗平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既然被评了贫困户,最终还是要脱贫。在干部苦口婆心的劝说下,跟随组织多次到重庆、成都等地的专业合作社考察、学习,他的头脑又热了起来。

说干就干,2014年6月,马宗平注册成立了“宗平种养殖场”。通过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充分交流,他办理了小额扶贫贷款,流转土地近300亩,修建大棚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大地蔬菜,产业逐渐有了起色。然而2016年夏天,考验再次袭来,一场暴风雨把蔬菜大棚冲毁过半。“蔬菜打死了,果树吹翻了,加上基础设施,损失七八十万元,当时心都凉了。”马宗平说。

虽然口上说“心凉”了,行动上并没有放弃。他一边投入到灾后自救中,一边与驻村工作队分析原因,完善产业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帮扶下,马宗平又办起了家庭农场,养鱼、种植大棚蔬菜和柑橘果树,“犟拐拐”的创业终于有了回报,2016年他家成功脱贫。

2017年,马宗平组织乡亲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种植柑橘和蔬菜400多亩,还办起了农家乐,吸纳30余位村民常年在园区务工。“他比较照顾我们,在园区种菜、施肥等,一个月也能挣2000多元。”村民罗菊英说。

从困境中走出来的马宗平,十分注重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经验,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凡是贫困户优先到园区务工,凡是贫困户的土地优先流转”。而今园区常年务工的30多人中,有贫困户10余人。

站在农场的小山坡上,俯瞰整个园区,柑橘缀满枝头、大棚整齐排列、池塘水光潋滟。创业脱贫这几年,信心编织着马宗平的致富梦,也让周围越来越多的村民和他一样,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今年,宗平种养殖场已把产业规模扩大到500余亩,发展项目由单纯蔬菜种植扩展到蔬菜、沃柑、春见等种植、销售,以及水产养殖、农家乐经营,仅鱼塘和蔬菜种植2项年纯利润就近20万元,年总产值更是突破200万元。马宗平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典范,更成为首届“四川脱贫榜样”称号获得者之一。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