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帮老红军“回家”

巴中这块红色土地上,革命战争年代,有数以万计的巴中儿女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背井离乡,走入战场。

这其中,有太多巴中籍红军战士流落他乡,与故乡断了联系,有太多巴中家庭数十年承受着亲人有家未归的别离之痛。

然而,故乡的模样无论再久都不会模糊,对亲人的牵挂无论再远也不会隔断。近日,两个关于通江籍红军寻亲的事迹刷爆网络,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两段半个世纪前的壮烈故事。


寻亲01


流落青海的女红军王秀英想回家

从通江走出的老红军王秀英,也一直在苦寻通江的家人。但直到去世那天,她也没能了却这个心愿。

近日,王秀英的儿子特意联系本报记者,希望通过媒体的帮助,了却故去母亲的心愿。

他告诉记者,母亲一家有父母兄妹5人,其中1兄1妺,他母亲排行老二。在革命年代,王秀英进入红30军当护士,后来在甘肃喇嘛寺受伤被俘,流落到青海省民和县务农,随后结婚,育有三儿两女,是红军西路军老战士。

王秀英的儿子说,母亲已经去世30多年,之前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等各种原因,从未回过娘家,也从未寻找过亲人。在临终之际,母亲表示,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回过通江娘家,希望儿孙能够找到娘家亲人,认祖归宗,了却一桩心愿。

据介绍,王秀英是原通江县第八区人,入伍前为汉族,婚后随夫家改成了回族,会说四川话,唯一特征是鼻梁有些塌。

王秀英儿子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关于他母亲的退伍证,上面清楚地记录着:1918年出生的王秀英籍贯为四川省通江县第八区,于1934年在通江入伍,离队时为妇女独立团战士。此证由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民政局于1978年3月28日填发。

王秀英的儿子说,这个退伍证是唯一有关母亲身份信息的物件。几十年来,他母亲一直将此证放在箱子最底部,用衣服压着。在他小时候,母亲经常拿出来坐在屋里看,而且从来不让其他人碰。他一直以为是什么宝贝,直到母亲临终前,他才终于清晰地看到了母亲视为珍宝的证书,“这是母亲思念故乡的寄托”。他表示,无论能不能达成母亲的心愿,他都会将此证像他母亲一样好好保存下去。

如有关于王秀英亲属的线索,请联系青海省红军后代联谊会负责人王朝清。联系电话:15597270160。或联系本报新闻热线0827-3182110。


严富申,你的老房子在等你归来

“母亲大人:不知您和兄弟姐妹身体是否安康,儿现在外抗日,要把帝国主义驱逐出去,誓死不当亡国奴。儿一切都好,请母亲大人不要挂念。”这是1933年,家住通江县洪口镇九层乡的抗日英雄严富申在外地写给家人的一封信,但家人收到这封信后,几十年都再也没有过严富申的消息。

严富申的堂孙女杨玉兰一直保存着这封信。80多年来,一家人一直在寻找严富申和其后代的下落。

严富申这封信的信封上写着:“严元申先生亲启”。

寻亲02


严元申是严富申的弟弟,从信上可以看出,严富申希望自己的兄弟给予回信。

杨玉兰告诉记者,由于当时家中没人会写字,就没有及时回信。但没想到这封信成了她大爷爷的最后一封信。

从信封上可以看到,信件是从甘肃省镇原县新城镇寄出的,收信地址是通江县赵家沟,现九层乡袁家庙。

杨玉兰介绍,现在严富申在通江已经没有家人,他的妻子早已离世。家中老房子在他们的保护下依然完整。“这几十年,我们一直希望这间房的主人会在某个时间回来,推开他曾经天天进出的那两扇木门。”

“虽然不知道大爷爷是否还健在,但我们仍希望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他的下落,带他回家。”

如有关于严富申后人的线索,请联系杨玉兰(联系电话:18040485607)或联系本报新闻热线0827-3182110。

(巴中新报记者 魏文明)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