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补一补 脱贫有保障(三)

补上就业短板 脱贫一人致富一家

案例

家住巴中经开区的张超夫妇在外打工已四年多,今年没有再外出了。两人同时应聘到经开区的一家制药厂,张超负责中药熬制车间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妻子杨娟负责药品的分拣、打包等工作。“往年我们在外面挣钱,最牵挂的就是家里的孩子。”杨娟说,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务工挣钱,还能照顾小孩。

每天早上,南江县高桥乡五郎庙村贫困户赵以太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养殖场,给兔子喂水、打扫兔场、通风,干完这些后才回家吃早饭。以前,赵以太常年在工地上干活,5年前的一场大病让他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刚生病的时候连话都不能说,就别提干活了。”家里还有两个读书的孩子,日子过得很拮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不能光靠政府啊。”赵以太没有“等、靠、要”,而是想着怎么脱贫致富。看到村里兔厂需要饲养员,他成功应聘后四处学习,成了养兔“土专家”,妻子也争取到村里的公益岗位,一家人的生活逐渐有了起色,最终顺利脱贫。

在缝纫行业做了30多年的张俊明因为职业病,想要换份工作。在今年初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场招聘会上,在本地一家药企找到了合适工作。

放眼全市,张超、赵以太和张俊明的故事是我市补上就业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共同脱贫奔小康,我市已举办各类招聘会20多个场次,帮助两万多人找到工作岗位。

数据

多一条渠道就业,多一分脱贫致富的希望。今年,我市将利用东西部劳务协作、域外劳务基地、回引创办经济实体等多渠道促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9.9万人,新建就业扶贫示范村30个,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0个,全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以上,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服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等方式促进贫困劳动力创业100人以上。

补齐人居环境短板 美丽新村更宜居

案例

走进花溪乡新庙村,一幢幢灰瓦白墙、飞檐翘角的新楼房映入眼帘,各家各户的门口都通上了平坦笔直的水泥路,安居乐业是当地村民对当前生活的最大感受。

“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用上了天然气,也不用砍柴,做什么都方便。”村民杨秀琼说,过去村里地质环境恶劣、基础条件差,不少村民生活都困难。

而改变村中这一面貌的正是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新庙村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第一要事,在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道路硬化了,还建起了一处聚居点,安置易地搬迁户144户。

“村里在推进脱贫攻坚中,不断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我们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村主任孙秀贤说,近年来,新庙村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我觉得最大的变化就是路好了,以前村里只有一条土公路坑坑洼洼,现在村道路硬化了,小车开到家门口,进出都十分方便。”村民王荣华高兴地说,村里还改建了村小学,置办了一批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也在逐年提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不仅如此,村民卫生室也有了极大变化,配有诊断室、治疗室等功能科室,医疗设备一应俱全,还建有标准化中医角,村民常见的多发疾病,在这里就可以得到有效治疗。

“现在我们有个小病小痛都能就近看病,再也不用像以前爬坡上坎走远路了。”正在村卫生室看病的村民王子英说,医生也负责,平时还有健康体检这些活动,大家都感觉十分安心。

数据

补齐人居环境短板,不仅脱贫路上“旧貌”换“新颜”,也为实现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今年,我市将加快建设“美丽巴中宜居乡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五个专项行动,抓好170个村新村配套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率分别提高20个百分点,新改建农村公厕212座、农村户用厕所3.1万座,建成“三区同建”点位8个、中心村21个、聚居点100个、幸福美丽新村200个。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