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政协干了这些事

2月25日,政协巴中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市文化馆四楼会议室开幕。来自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个界别的350余名政协委员汇聚一堂,协商建言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贡献智慧和力量。2018年,市政协做了什么?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梳理。

01-2

 

聚焦中心工作

开展政治协商

全年召开4次专题议政常委会议,听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法检两院工作通报,协商全市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务实提出建议。

着眼脱贫攻坚突破,开展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专题协商,提出始终聚焦“两补”、常态开展“两强”、持续深化“两治”的意见建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纳入工作计划。

着眼全域旅游突破,开展做响“川陕苏区首府”红色旅游品牌专题协商,就完善基础、融合发展、区域合作、挖潜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促进红色金字招牌进一步做实、做优、做强、做响。

着眼城乡提升突破,开展加快建设现代森林公园城市专题协商,提出增绿补绿、多样增彩、做活水韵文章、塑造特色等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重视和采纳。

着眼特色农业突破,开展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专题协商,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施“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献计出策。

着眼工业改革发展,开展工业厂房分割转让管理创新专题协商,促成相关政策措施出台,推动我市工业集聚开放发展。


聚焦群众关切

强化民主监督

开展提案监督。实施“四审”立案机制,常态开展提案办理第三方评价和市级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工作,提案办理质量大幅提高,市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立案的提案全部按时办复,提案办理成果转化率较2017年增长近2倍,山西运城、江苏南京、内蒙古乌兰察布以及省内部分市州政协先后前来考察借鉴。

发动政协委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共收集、整理、上报58条,《关于易地搬迁户旧房拆除的建议》被全国政协采用,《脱贫攻坚中赡养法定义务不能缺位》《打通农村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等36条信息被省政协采用或被市委市政府领导批转相关部门采纳。


聚焦重大事项

积极参政议政

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调研。围绕巴药产业发展、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城乡垃圾规范处置、环境治理、资源要素保障开展专题调研,为推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建言献智。

积极助推文化繁荣兴盛。围绕晏阳初名人文化名片创建工作开展调研,承担“乡村振兴战略下巴文化传承研究”重点课题,相关建议被采纳;编辑出版《巴中文史》,梳理扩大赠阅范围,既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作用,又以特殊渠道宣传推介巴中;抓好书画院工作,以“山水画廊·秀美巴中”为主题,团结文化界精英人士开展诗词书画摄影创作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巴中特色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力争取多方支持

以全国政协现场督办重点提案“发挥香港各界人士在国家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为契机,做好香港各界扶贫促进会定点帮扶南江县脱贫攻坚的服务协调工作。

组织驻巴省政协委员向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提交有关巴中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民利方面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36件(条),联合住南充的省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加快推进汉巴南城际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议》提案,被省政协列为2018年重点提案进行跟踪督办,有效推进汉巴南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


纵深拓展“创引帮”活动

一年来,通过“创引帮”活动,依托政府驻外办事(联络)处、异地巴中商会,协助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动员和牵线搭桥,在外政协委员、商会会员和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办经济实体35个;光雾和谷、南京众彩物流等45个项目或企业相继落地巴中;帮助200多名城镇困难家庭人员稳定就业,帮助近200名贫困学生圆大学梦,帮助18家本土企业或专合组织的特色农产品进入省内外大中城市市场,帮助370余名残障人士、留守老人解决生活困难。


加强川陕革命老区

政协交流协作

主动赴汉中市就汉(中)巴(中)南(充)城际铁路项目、镇(巴)广(安)高速公路项目相关事宜开展协调协商,得到积极响应支持。

扎实开展“百千万”活动

深入落实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工作要求,持续开展“百企千人帮万户”活动,通过履职成果帮扶、驻村联户帮扶、界别特色帮扶、创业带动帮扶、社会爱心帮扶,实现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全覆盖。各级政协委员兴办企业实体180个,市、区县政协委员、政协干部和实体企业帮扶带动建卡贫困户12750户脱贫,超额完成三年目标。

(巴中新报记者  杨智文)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