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守护农村留守老人安全?

又到外出务工高峰时,在农村,随着青壮年大量外出,很多老人留在家里,他们缺乏社会关爱,承受与子女两地分离的痛苦,成为一个脆弱的群体。

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关于“留守老人”受到伤害的消息层出不穷。房屋失火,老人由于年岁偏大,无力自救,甚至被活活烧死;被不良商家欺骗,高价购买了产品;被不法分子盯上,老人财物被盗窃……让我们不得不对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引起重视。

44


缺乏辨识能力,财产受威胁

“辛辛苦苦攒的钱,就被拿去买回来这一堆堆没用的东西,唉……”今年春节,张蓝英在外打工的儿子岳长江回来看到家里有一堆包装精美的物品。他根据母亲的介绍粗略一算,这堆物品花费了张蓝英4900多元,而这些物品没有一件可以发挥作用。

张蓝英介绍,年前,有一伙人开着车来到老家的村子,打着科技宣传的招牌,每天早上9点准时到村子的中心,给到场的老人和妇女送肥皂,送塑料盆等。连续几天后,到场的人数突破了100人,那伙人话锋一转,说是今天给一个大的优惠活动,特价销售10个水质净化器,比市场上的净化器便宜三分之二,半个小时以内有效,主要是帮助他们公司做个宣传。那伙人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脏水净化后,然后自己喝了下去。

村子里最爱占便宜的一名老太太一下子就扑过去抢了一台,其他几台很快也被一抢而空。原来那伙人暗地里给了第一个老太太200元,答应下午可以退货。买净水器的老人们事后才知道,这些净水器都是假的,每个人被骗去1200元,张蓝英也抢了一台。然而,当她拿回家安装好还没用到一周,就坏了。

张蓝英介绍,去年她一共被骗了4次。一些骗子利用免费体检卖保健品,价格高得离谱,“可我当时就是信得很,就要买。”当她发现自己被骗后,回头去找那些“专家”,却怎么也找不到了,只能吃哑巴亏。张蓝英告诉记者,去年被骗的4900元钱是她三年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被骗了后,自己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为此还生了一场病。

老人


子女常年在外,老人安全堪忧

“最怕生病,生病了都没人去请医生。”家住恩阳区下八庙镇的张齐泰老人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72岁,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很少回家,有时候春节都不回家,也很少寄钱回来。为此,他不得不在老家种着庄稼。

他现在最怕自己生病,因为他们那里住户较散,很多以前的邻居都搬迁到公路边上修了新房,老房子只有很少几户人居住。由于经济能力较差,一般小病他都不会去看,只有生了大病才上医院,但身边连一个照顾的人都没有。

由于老人长期与子女在居住空间上的分离,张齐泰总是不爱说话,干完农活儿就喜欢坐在门口发呆,有时候连饭都懒得做。

“虽然他不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人是因为孤独,或者说是害怕。”陪同采访的村干部补充说,老人好不容易喂了几只鸡,眼看着都在下蛋了,突然就不见了,村干部感觉奇怪,问了好几次才得知全被偷了。然而,张齐泰表示,鸡被偷的时候他知道,但是他不敢上前阻止。

有调查显示,子女外出前老人感到经常孤独和偶尔孤独的比例共计16.6%,不孤独的比例超过80%;而子女外出后,老人感到经常孤独和偶尔孤独的比例超过50%,不孤独的比例下降到49.2%。


文化活动或许是解决问题的良药

精神缺乏慰藉、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生活质量得不到提升,这些暴露出来的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如何才能解决?

今年50岁的王思琼是经开区奇章街道办事处的一位普通居民,但同时,她也是奇章老年文化艺术团的团长。他们艺术团成立于2014年,在老年协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平时主要排练一些文艺节目,当前团员有30余人,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

谈到成立这个团的初衷时,王思琼说,就是想把这些留守在家的老姐妹们召集起来,相互有个说话的伴儿,平时也有个照应。

如今,社区的文化生活丰富了,老年文化艺术团在社区的扶持和牵线搭桥下,除了自娱自乐之外,他们还组织文艺演出,将文化精神大餐送给社区居民,同时在奇章街道办事处的各类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据了解,这支老年文化艺术团不仅让社区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了起来,也让居民的邻里关系在唱歌跳舞中变得和谐融洽,社区的气氛也更加活跃。不仅如此,团员们平日里都以姐妹相称,无论哪家有什么困难,都会集体出动,比如帮着收油菜,种水稻等。

农村留守老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安享晚年的时光里,他们却在心理、身体等各方面都承受着重压。我们需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让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问题不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真正让留守老人颐养天年。

(巴中新报记者  吴维义)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