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压实幸福感

3

市民在经开区花博会上选购鲜花。记者 付海旭 摄

这个春节,走亲访友中,你有没有注意到各家各户年货的变化?从赶集时代的大包小包,到推着购物车在超市里采购,再到如今指尖一动年货“飞”到家……年货的变迁,记录着人们生活的日新月异,也折射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春节期间,本报记者走访了几户普通市民家,倾听他们的年货故事,分享他们的幸福生活,聆听新时代的奋进足音。

买束鲜花过大年 年景越过越鲜艳

今年春节期间巴城鲜花店的生意格外好。2月3日,位于江北大道的“爱花居”里,市民唐友谊带着老婆和孩子选购鲜花。香气扑鼻的腊梅、散发着阵阵幽香的百合、争奇斗艳的蝴蝶兰、诱人的玫瑰……还有各种干花、花篮、盆花让人目不暇接。

“爸爸,我喜欢蝴蝶兰。”一进花店,小女儿一眼相中了开得正艳的紫色蝴蝶兰。

“老公,我喜欢百合和玫瑰,寓意好。”一看到粉色的玫瑰,唐友谊的老婆忍不住俯下身子闻了闻。

“现在过年,不比以前了,不缺吃,不少穿。”之前,唐友谊住在老城,2017年,他在巴中经开区买了新房,前不久搬了进去,“一束鲜花不仅让屋里有了生机,更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尤其是过年,更显得有仪式感。”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讲究。抓住市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巴城各鲜花店在春节前就早早备好货。

“玫瑰、百合、蝴蝶兰卖得最好。”大年三十,“花好月缘”鲜花店里采购的鲜花所剩无几,微信、支付宝的金额让老板眉开眼笑,之前的顾虑也一扫而空,“鲜花不易保存,原本担心卖不完会亏本,没想到过年选购鲜花的市民这么多。”

年货有“新意”更有“心意”

“去年春节,我给爸妈在网上买了一台扫地机器人。哪知我一离开家,爸妈不会操作,经常要我开视频指导,后来他们也怕打扰我,就干脆不用了。”今年回家,在北京工作的李俊没再给父母买新潮的礼物,而是带了保暖内衣和暖风机。

“可把我爸妈高兴坏了,家里来客人都不像往年烧炭烤火了,总要把我买的暖风机开着。”李俊说,妈妈连到街上逛街碰到熟人,都要“炫耀”一番今年买的礼物。

和李俊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家住巴城的杨玲,今年刚工作的她给父母一人买了一部智能手机,“爸妈都在农村,以前家庭条件不好,没用过智能手机,更没有微信支付宝。”今年杨玲给父母注册了微信账号,还手把手教会他们怎么发红包,怎么和亲友聊天。老人高兴极了,大年三十晚上就在家族群里抢红包发红包了。

家住平昌的王丹今年给家人置办的年货有些特别,“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健康最重要,所以我买了一台智能血糖测试仪,可以通过手机和蓝牙相连,还有定时提醒的功能。”王丹还给爸妈办了一张健身年卡,因为住的是老小区,没有运动场所,办个健身卡主要是督促爸妈锻炼身体。

大闸蟹“爬”上寻常百姓餐桌

过年吃什么?以前缺吃少穿的时候,几碗白米饭、加上几块鱼肉就觉得够幸福了。现在不一样了:美味的大闸蟹也“爬”到了寻常百姓的餐桌上。

“开饭啦!”大年三十晚上,随着儿媳一声招呼,腊肉、鸡汤、清蒸鲈鱼、白灼虾、大闸蟹一溜串端上了桌,散发着清香的葡萄酒斟进了透明的高脚杯里,南江县兴马镇齐家湾村村民刘大如家的年夜饭开席了。

“爸爸,尝一尝大闸蟹。”一双筷子夹起最大的一只,放在了刘大如的碗里。

“这个螃蟹好多钱?”看着小碗口大的螃蟹,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刘大如问儿子。

“不贵,五六十元一只。”

“还能接受。”要是以前,刘大如是没有说这句话的底气。前几年,儿子媳妇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和老伴在家种田,虽然家里开支不多,但一年下来也没有多少结余。过年炖只鸡、煮一锅腊肉已觉丰盛了,大闸蟹也就是在电视上看过,更别说吃了。近两年,他们把左邻右舍荒芜的田地全都开垦出来,种上粮食蔬菜,再加上村里发展起了金银花产业,一有空闲,老两口就到园区干活,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村村有大产业,户户有小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我市很多农民有了挣钱的门路。腰包鼓起来了,日子富裕起来,大闸蟹也能“爬”到像刘大如这样普通农村人家的餐桌上。

你缺啥我送啥 过一个丰实年

“开饭啦!”大年初一中午,在城区一家托养机构里,救助站站外安置的智力残疾老人邱仕敏身着新棉衣、棉裤、棉鞋,面对一桌丰盛的午餐时开心的样子,让托养机构的工作人员格外高兴。

邱仕敏是市救助站救助的一位老人,因智力障碍无法联系到家人,为了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工作人员将其送到一家托养机构。春节前夕,市救助站一行人员到老人所在的托养机构看望老人,与其拉家常、引导老人敞开心扉与人沟通交流,还送去棉衣、棉鞋、棉被等御寒物资及米、油等生活用品,请托养机构工作人员照料好老人的饮食起居,让老人安享晚年。

同样是在大年初一,巴州区凤溪镇金子村贫困户李文碧家里,一家人高高兴兴聚在一起吃水果、看春晚重播节目。

“感谢政府,感谢大家的关心。”李文碧觉得这个年过得很幸福。年前,帮扶单位为他家送来了米、面、油、水果、瓜子等,当地政府送来了棉被、肉和慰问金,让他们过了一个丰实的年。

不仅仅是邱仕敏、李文碧,在春节前夕,全市各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各帮扶单位为贫困户、困难群众和急需要帮助的人送去问候与关怀,为他们置办年货,让他们过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

一张年货清单里的幸福故事

春节前夕,巴州区花溪乡街道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办年货的人。家住走马村的贫困户李长安的背篓里,装着瓜子、花生、糖果、甘蔗、橘子等年货,手里还有一张“年货清单”。

“老刘,把你家的鱼给我选两条,要大一点的。”背篓里已经装了不少年货,不过李长安“年货清单”里还有一堆东西没买,“鱼买了,还要去买对联,再买几双新筷子……”

“老李,你这年货备得齐全哦,背得起不?”

“当然背得起了,今年可是个幸福年呢。”回应着乡亲们的调侃,李长安说,自己最感谢的是脱贫攻坚的好政策,这两年不仅老房子翻了新,平时生病住院医药费几乎全部报销。过去,因为身体不好,老两口一年要住院好几次,本来日子还不错的一家人就这样被疾病拖累着,“现在身体好多了,我们也摘掉了穷帽子,就想把孩子们都叫回来,一起过个幸福年。”

买好年货,李长安喊了一个摩的,花了10元钱,把东西送回了家。“往年上街可不方便,村道路是一条没有硬化的泥巴路,一下雨泥浆沾到膝盖边,只能手脚并用爬山路。”七十多岁的李长安说起过去的生活,还是感到心酸,“你看,现在多方便,村道路硬化到家门口,脚不沾泥。”

到了家,李长安背着满背篓的年货先进了厨房,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腊肉、香肠和熏干的鸡鸭,老伴正在灶前烧火炖汤。卸完货的李长安没有闲着,又从背篓里拿出三幅对联和几张福字,“现在政策这么好,贴个对联挂个福字,也是希望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

“一站式”备齐 线上线下都给力

“今年我家的年货基本上是从网上订购的。”腊月二十九,巴州区大茅坪镇白云村,村民王浩家的厨房里,煎炒烹炸、切削拍剁,忙得叮叮咣咣。主厨的王浩是个厨师,在他看来,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各种年货一站置办齐全才是年货的新潮“打开方式”。早在“双十二”期间,他已经在网上抢购了干果、糖果、干杂货等年货。

有动动手指网上下单的,但也有不少市民“挤”传统集市、马路年货展销、超市准备年货的。

“现在买东西方便多了,基本上去一个地方就能置办齐全。”在巴人广场一大型超市里,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王子珍说,现在日子越过越富足,每年都会置办几购物车的年货。翻看她的购物车,从酒水饮料到干果零食,从衣服鞋帽到新鲜蔬果,从肉类到各式调料,一应俱全,“现在超市都有免费送货的服务,我这几个购物车的东西结账后直接送到超市的物流中心,最迟明天就给我送到家了。”

除了线上线下置办年货,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购全球”也正在逐渐兴起。在回风容邦购物中心的一家进口商品体验店里,前来选购年货的人很多。“我侄女今年高三,她最喜欢用日本的这款蒸汽眼罩缓解疲劳,以前都是通过代购给她买,现在实体店也能买到了。”市民杨婷婷说,置办年货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多了,“购全球”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和世界拉近距离的一个体现。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