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田渊:一心扑到事业上 热血奉献24年

2018年5月30日晚22点42分,田渊在家人、朋友及同事面前,缓缓地闭上了双眼。在哭泣中、在悲鸣里,在将青春、热血与激情奉献给巴中24年后,田渊,这位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不得不终止了他想要继续前进的脚步。从此,这位同事们眼中的“才子”、单位中的“百科全书”,永远地将他的音容笑貌刻在了所有人的记忆最深处。

田渊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从他生前留下的一张张照片中,他总是一副淡笑着的脸庞、消瘦的身躯、洁白的衬衫,好一派书生意气的模样,淡定而从容。走进他生前的办公室,《四川省人事考试制度选编》等书籍整齐地摆放在书桌上,一本本标有序号的工作笔记本似乎还在等待着主人来翻阅。而曾经田渊用来测量公文排版和考试桌子之间间距的尺子放在抽屉中已无人问津。

办事细致,他是“最累领导”

“在2008年我们开始设计考试基地时,田(副)局长就是用着一把尺子,一张桌子一张桌子量着前后排的距离,连主机机箱都是他量过后,才去定做的柜子。” 走进全国职称计算机考试基地,考试中心副主任徐红指着那一排排桌子、一台台电脑向记者介绍到,在2008年田渊设计考试基地之初,电脑安装就采用的是升降式,既方便操作电脑,又可以在电脑降下去后,把考试室瞬间变为会议室用,“这也是当年全省首个采用升降式的计算机考试基地,在全省范围内都是通报表扬的。可以说田(副)局长设计的机房到现在也不过时。”

在考试基地内,怀着一丝骄傲与敬重,徐红说,田渊一直都是一个工作细致的人。在他的记忆里,田渊一直在主管考试中心的工作。而每逢重大考试,田渊总会事先将所有的报名信息一一通过计算机进行筛查,只因他要查看考生是否填写了错误的信息。

“其实核对信息这件事本应考生自己做,但因为担心考生在考试时才发现自己填写了错误信息,到时就要要跑到我们考试中心更正,田(副)局长不想耽搁他们。” 徐红告诉记者,田渊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没想到的他早就想到,甚至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考虑的清清楚楚。

登陆久未使用的邮箱,信息中心主任杜秋指着一封封来自“东方在线”的邮件告诉记者,这是田渊生前所有发送的邮件。杜秋说。在人社局只有田渊是会通过邮箱的形式将工作文件发送给每一个同事,只因这样便于保存查看。“每一个文件都清楚地标明了时间、主题,甚至是要发送的单位。你看这上面写的就是‘巴人社[2016]129号,向市人民政府’。”而随着鼠标的下滑,2017年、2016年……一封封保存完整的邮件慢慢地映入了记者眼中。

打开其中一份邮件,记者看到同样的文件分别有Word格式和PDF格式。“每一次田(副)局长都是把文件整理好之后,给我们发两种格式,一个是正式文件,一个为方便上传党政网。”虽然离田渊去世已有半年,但回想着他生前的点点滴滴,职鉴中心主任张会有些哽咽。张会说,她从未见过如同田渊般这样当领导的人,因为他当领导当得太累。

“当初听说田(副)局长要分管职鉴科工作时,其实我们科室的人都有些担心,甚至是害怕,因为一直听说他很严格,对工作要求很高,我们怕挨训。”张会告诉记者,怀揣着担心,他们迎来了田渊,也发现田渊确实对工作要求高,但却非他们想象中的那样让下属时刻紧绷。

任何工作材料必须过得硬是田渊对自己的要求,所以他总是既当分管领导,又当“科长”,还当“办事员”。当下属书写的文件不够硬时,田渊都会自己把文件改好,再做成正式文件格式和PDF格式发到邮箱中去。“我感觉这好像给我们办事员减轻工作量,但却给他自己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平易近人,他像“家中长辈”

“他走了真的好心痛额。”伴随着抑制不住的泪水,张会哭着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封闭式阅卷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田渊可以一直守在阅卷室中,一步不离开,甚至不吃午饭直到下午4、5点;因为担心遇到新的分管工作不了解情况,田渊总是提前就学习相关业务,甚至于在正式接手新工作后从不需要适应时间。而面对工作上的失误,田渊从不责备下属,反倒是不厌其烦地给下属讲工作的方式方法。

田渊总是那么好脾气吗?其实也不是。徐红说,如果说在一个问题上,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错误,田渊就会用一种抱怨的口吻说出“咋又出错了?不是给你说过的嘛。”这之类的话语。但抱怨的同时,田渊又会把问题更正过来,并把相关内容反馈给当事人。“比起领导,我觉得田(副)局长更像家中的一位长辈。你想你在家中有啥没做好的,长辈是不是会提醒你、帮助你?田(副)局长就是这样的存在。”

想起这位已过世的“长辈”,徐红同样难以忘怀。 “2008年我刚考进单位时,正是田(副)局长在分管考试中心工作。因为我很多不懂,常常向他请教。”徐红至今记得,当他工作出问题时,是田渊耐心细致地指正出来,从哪不对到怎么做,一点一点地讲,常常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其实当时是有点没耐心,因为真的讲得太久了。” 徐红告诉记者,虽然他每次只想让田渊讲解一个问题,但讲着讲着就引申到其他内容上,“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对业务多了解,便于以后的工作。” 徐红说,虽然曾经觉得田(副)局长有点“烦”,但到后来的实际工作中,他才发现,田渊讲解的内容都是他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田渊到帮扶村开展走基层慰问。

精通业务,他是单位中的“活字典”

不仅仅是徐红常常请教田渊,可以说人社局工作人员只要遇到业务问题,问田渊就没问题。因为田渊就是单位中的“百科全书”、“活字典”。

熟悉田渊的人都知道,田渊喜欢去哪都把笔记本电脑带上。其一是因为他喜欢钻研电脑技术,可以说谁都想不到原是农学专业毕业的田渊竟是人社局门户网站最初的设计者。其二就是因为他的电脑本身就是一个“百宝箱”。

“田渊同志用电脑很费,一个笔记本电脑基本上被他用一年多就报废了,因为他天天都是带上的,甚至开会的都是带的电脑记笔记,会一开完,他就把会议内容像纪要样写了出来。”信息中心主任杜秋告诉记者,田渊随身、随时携带电脑不仅是因为方便记录,更是因为电脑中保存着田渊所有经办过的文件、所有收集的资料。

让杜秋至今都记忆深刻的是,田渊不仅会将已是电子档的文件收集好,还会将纸质文件逐张逐张扫描进电脑中。“比如说以前的金保工程有很多的纸质资料,一本一本的都很厚,田渊硬是把这些资料都变成Word文档,存在了电脑里,因为他说纸质文件不容易保存。”杜秋告诉记者,就因为田渊的电脑中收集了很多金保工程资料,在2013年左右,他们去省厅汇报工作时,省厅工作人员还专门拷贝了这些资料。

其实不止是金保工程,田渊电脑上还收集有建国以来所有的干部人事政策及其它工作业务相关资料。杜秋说,田渊收集的资料齐全,懂的也多,同事们都把他叫做“田博士”,也把他认定为一个权威的存在。但即便如此,在遇到疑难问题时,田渊总是认真听取他人意见,而不会因为自己的领导身份,就独自说了算。

2012年,巴中开始筹备发行加载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因当时广安、南充等地已先行发放,为此,田渊一行人去往广安等地进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田渊等人发现发放过程存在一定问题,有一些偏远乡镇的居民他们领取社保卡很不方便。“当时我就跟田渊说,我们必须要制定一个合适的方案,让每个老百姓领取都方便。”杜秋告诉记者,田渊对此十分赞同,于是在征求金融机构意愿,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研究后,他们最终确定了巴中社会保障卡制发机制,并选择了巴中6家银行作为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制作与发放的初始合作机构。

据了解,巴中社会保障卡制发机制基于各银行的网点分布情况,确定了在市属层级由中国工商银行巴中市支行、中国建设银行巴中市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巴中市支行、中国银行巴中市支行4家承担参保对象社会保障卡的制作与发放及相关服务;在县区层级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巴中市支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含县区分支机构)两家承担四县(区)城镇和农村参保对象社会保障卡的制作与发放及相关服务。如此一来,每个乡镇都有网点,老百姓都能就近办理社保卡。实施这一制度的结果就是保证了巴中市社保卡发行覆盖面、激活率、用卡率走在了全省前列。2017年,巴中被确定为全国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示范城市。

严守原则,他从不以权谋私

工作中的田渊就是这样,认真负责、做事细致、善于钻研,用田渊同事的话来说就是“一门心思扑到工作中”,可以说平时田渊的爱好除了练书法、拉二胡、研究电脑,就是聊工作。也正是因着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对自我的鞭策,田渊始终严于律己,从未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为家人谋私、为他人谋利。即使他穿着边都磨破的裤子,即使他的家中墙面斑驳、家具陈旧,田渊也从不愿干出跨越原则、超出底线的事。

当田渊的二妹夫想让他解决下二妹的工作时,田渊拒绝了,他说要靠个人的真本事;在女儿进行公务员面试时,分管面试工作的田渊回避了,连招呼都未曾向任何人打过。据田渊的妻子肖敏介绍,身处人设系统,田渊了解太多全市选人用人、公务员考试考核的重要信息,然而田渊从来都是守口如瓶。以至于后来他的亲戚朋友即便再想了解情况,也不会联系田渊,更不会主动上门,因为大家都知道找田渊是白找。

“他走了真的好心痛额。”伴随着抑制不住的泪水,张会哭着告诉记者,因为担心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封闭式阅卷中出现徇私舞弊的现象,田渊可以一直守在阅卷室中,一步不离开,甚至不吃午饭直到下午4、5点;因为担心遇到新的分管工作不了解情况,田渊总是提前就学习相关业务,甚至于在正式接手新工作后从不需要适应时间。而面对工作上的失误,田渊从不责备下属,反倒是不厌其烦地给下属讲工作的方式方法。

田渊总是那么好脾气吗?其实也不是。徐红说,如果说在一个问题上,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错误,田渊就会用一种抱怨的口吻说出“咋又出错了?不是给你说过的嘛。”这之类的话语。但抱怨的同时,田渊又会把问题更正过来,并把相关内容反馈给当事人。“比起领导,我觉得田(副)局长更像家中的一位长辈。你想你在家中有啥没做好的,长辈是不是会提醒你、帮助你?田(副)局长就是这样的存在。”

想起这位已过世的“长辈”,徐红同样难以忘怀。 “2008年我刚考进单位时,正是田(副)局长在分管考试中心工作。因为我很多不懂,常常向他请教。”徐红至今记得,当他工作出问题时,是田渊耐心细致地指正出来,从哪不对到怎么做,一点一点地讲,常常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作为一个年轻人,我其实当时是有点没耐心,因为真的讲得太久了。” 徐红告诉记者,虽然他每次只想让田渊讲解一个问题,但讲着讲着就引申到其他内容上,“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你对业务多了解,便于以后的工作。” 徐红说,虽然曾经觉得田(副)局长有点“烦”,但到后来的实际工作中,他才发现,田渊讲解的内容都是他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醉心工作,他身处病床仍渴望早日回归

在田渊妻子肖敏眼中,田渊不仅充满原则,更是醉心工作,他永远是去单位最早的一个人,却离开地最晚;别人的周末和节假日在休息,他永远在加班。因为太专注于工作,田渊的妻子肖敏不免有些微词,也曾抱怨地说出“你这么拼命,迟早要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话语。但谁知,一语成谶!2017年10月18日,田渊被检查出患有肝癌症状。

“‘一个60后,带着执着与思考,进行回馈。’这是五月十几号,田渊同志病重送医后,在断断续续中,吃力却又平静地说出了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的话语,这也是我印象中田渊同志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身体太虚弱,后来他基本上很少说话了。”回忆起田渊生前最后的那段日子,人社局办公室主任王波显得有些唏嘘和惆怅。

王波至今记得,在去年10月18日晚田渊刚被被查出患有肝癌病状时,他内心如同天塌了般的感受。然而彼时田渊却一直记挂着他的工作。“当时医生建议抓紧时间到华西医院再做检查,以便确诊治疗,但田渊在去华西时却要求把电脑带上,只因他要整理电脑中的资料。”王波说,当时只想着尽快让田渊接受检查治疗,于是田渊的妻子便以“过几天就回来”为由,拒绝田渊的要求,可谁都没想到,怀着希望去华西的田渊家人及同事一行人最终没有等到心中期盼的结果。

田渊被确诊为肝癌晚期,且癌细胞已扩散,已无法通过手术治疗,只有进行保守治疗。“最开始我们没给田渊说检查结果,但他已猜到,因为他晓得自己的肝有问题。”王波告诉记者,彼时的田渊总是给他说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自己看得很淡。然而当得知重庆西南医院还有一丝治疗的可能后,田渊也希望自己早日康复,因为他实在放心不下自己的工作。

“后来我们去看田渊,他总是一再交代着哪些事情要抓紧做,张局长去看他时,他都一再说自己生病把工作耽搁了,欠了账,感到很愧疚、很自责。也想尽快回去上班。”然而上天没有给田渊这个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田渊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曾经的黑发变成了白头,本就不壮硕的身躯慢慢成了皮包骨。

王波无法忘怀,在今年3月份,当他及其他同事去田渊家里看望时,田渊那病态的样子。“那时我刚走到卧室门口,就看到田渊带着个毛线帽躺在被窝里,还未等我走进去,他就一下子把自己的脸蒙住,嘴里还说着‘喊你们莫来莫来,来咋子(干啥)嘛’。”

在一天一天的消瘦中,在一天一天的虚弱里,田渊没有熬过更多的时间。2018年5月30日22时42分,田渊在家人和同事的陪伴下,慢慢闭上双眼,享年55岁。

田渊走了,带着对家人的遗憾、对工作的眷念走了。他再也听不到80多岁的母亲的殷殷呼唤,也来不及等到4岁孙女的茁壮成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那带着田渊印记的一封封邮件、那一把刻度清晰的尺子、那一句句谆谆教导的话语永远留了下来,而它们也将随着时间的流逝,历久弥新。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