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大力繁荣乡村文化添彩乡村振兴

在恩阳区高店子村,每年“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成为惯例,村民唐蔡深有感触:“自从有了这个评选活动,邻里和睦了,家里更和谐了”。

在南江县南江镇金碑村,修缮过后的村史馆吸引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成了对外推介金碑村的窗口。

在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以“梨园”文化为主,“犁辕”民俗辅助,既现代又传统的乡村游照亮乡村振兴路。

  ……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一条乡风文明作保障、乡村焕发新气象的新路子,群众幸福生活指数极大提高。

保护农旅融合留住乡愁记忆

每到周末,恩阳区万寿村的游客迎来送往,大家在木架房式的三合院、四合院旁拍照留念,感受传统民俗的古色古香,再品尝农家特色美食。美景美食带来好钱景,2017年,万寿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00万元,带动解决本地就业人员约2000人。

“从卖苞谷卖猪牛,到卖乡愁卖文化,万寿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寿康联合党支部书记马光文说,万寿村里最具特色的就是“巴山民宿”,千百年传承的土坯房,通过改造后重新焕发生机。

近年来,我市加大非遗传承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村史村情、民风民俗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有效留住农村历史根脉,不仅富了“脑袋”,还富了村民“口袋”。

万寿村贫困户顾文礼是第一批尝到甜头的村民。今年1月,上下两层、拥有20多张桌子的“顾氏农家”正式开业。短短3个多月,毛收入达十五六万。“我们这儿现在是4A级景区,游客很多。我家主打农家菜,比如野菜、腊猪蹄、跑山鸡等,都是农家特色。”顾文礼说平均每天接待8桌,节假日一天最多接待了36桌客人。

顾文礼不仅自己脱了贫,还雇了5个乡亲帮忙,其中2名也是贫困户,并带动邻居办起了民宿和超市。

传承“三风培树”文明乡风刮起来

在南江县红光镇黑池村,“奉祖先、孝父母、和兄弟、睦宗族、友乡邻、教子弟、戒习染、奖名节、慎婚嫁、急赋税”的家风家训一直影响着村民。在村支书粱勇看来,传承家训家规的良好风气正在悄然影响和改变着身边的人,“现在,我们村说三道四的矛盾纠纷少了,婆媳之间和谐了,大家一门心思干事业,日子越过越好。”

在通江县瓦室镇长春村,过去为了治理脏乱差,村干部隔三差五走村串户去劝说、讲道理,不管大会小会都说,但收效甚微。老支部书记周德禄介绍,自从开展“五评五比”活动以来,村民爱护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比户容院貌看美德、比尊老爱幼看孝道、比致富兴业看能力、比言谈举止看文明、比律己守法看民风活动,由村民自己选出心中的示范户。”周德禄说,人都有自尊心,每次都落后难免被人议论,大家争当示范户,村里气象一天比一天新。

积极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我市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市正在积极挖掘契合以爱国爱家、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重礼守节等为主的乡风文明,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抓好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创评活动,让群众在比学赶超、邻里互助、畅享今夕巨变中,耳濡目染逐步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积极开展新乡贤、“身边好人”、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培树、宣传推广,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的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弘扬新风正气。

 探索好创意构建乡村文化新品牌

今年上半年,通江县泥溪镇梨园坝村举办了第二届民俗文化节,这是我市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打造原生态乡村观光旅游的生动实践。

梨园坝村坝内屋舍俨然、阡陌交通、梯田层叠、涧以山溪、风景逸致,遗存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川东北第一古村落遗存”“大巴山深处的香格里拉”,先后于2014年、2015年被列入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近年来,为了让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通江县以“红色古镇·生态古村”为发展定位,围绕传统民居、古建筑、书院等深度融入文化要素,让乡村“看得见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梨园坝村是其中的生动探索,该村通过戏曲展演、民俗现场演绎、品尝特色美食等方式充分展现了古村落民俗文化,骑马、射箭、花轿体验、农耕体验等趣味活动,充分展示了浓浓的民俗风情。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探索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础,以特色文化串联景点景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精品线路,构建起乡村文化新品牌,形成具有地方文化内涵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文化铸魂乡村振兴,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一批好的文创项目与乡村进行有机融合,最大限度地保存乡村原貌,也让新的文化品牌扎根在乡村之中。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