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荣获“中国芦笋之乡”称号

11月12日,湖南张家界,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获“中国芦笋之乡”称号,成为“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份量最重的明星。开幕式一结束,恩阳区参会代表便被寻求联系方式和合作机遇的客商层层“包围”。在各方的盛情邀约下,组委会专题加开恩阳芦笋洽谈会,敲定合作事宜……“恩阳芦笋”热度持续攀升。

1

“擦亮质量过硬、美誉度高、具有恩阳特色的乡村产业‘金字招牌’。”这是日前恩阳区乡村振兴推进会定下的“先手棋”。如今,这一“先手棋”落子有力。

从建区初的自主零星种植,蜕变为现今的5万亩、产值7.5亿元,再到今天的“中国芦笋之乡”。其原由,是恩阳全区上下围绕市委对恩阳的产业定位,坚定发展定力、做优品质品牌的努力结果。恩阳,正以“笋”为媒,开启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坚定发展定力 芦笋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柳林镇来龙寨村村支书刘新平,经历了三个“第一次”:第一次到张家界见识了各类芦笋产品,第一次被“论坛”选树为唯一的先进典型,第一次被表彰当上亚洲级的“芦笋书记”。

面对荣誉,40多岁的他有些脸红:“恩阳区的干部,从区委书记到群众,都是这么干的。”刘新平的话不无道理。恩阳区委政府根据海拔、土壤、气候、种植习惯等实际,经过科学论证和试种,芦笋非常适宜恩阳。

2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恩阳坚定发展定力,从区级层面看,成立了芦笋办,组建了精干技术力量。从乡镇层面看,各乡镇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芦笋产业布局,对号入座;各村(组)成立专合社,以业主投入、群众参与、专家技术指导方式种植。

柳林镇人和寨村支书程功今年带头栽了5亩芦笋,并加入了村里的芦笋专合社。专合社负责统一供种、育苗、移栽;他本人投工投劳,从事施肥、除草、防病等田间管理。程功算了笔账:新栽芦笋三年丰产,按平均亩产1000公斤、每公斤15元的价格计算,每亩产值可达1.5万元。芦笋收成后,程功和合作社四六分成,5亩芦笋可给他带来2万余元纯收入。

柳林镇是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恩阳区把振兴发展芦笋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的主抓手,坚持“标准生产、规模发展,主体培育、加工升级,业态融合、品牌打造”,全区已建成4条环线产业带和2个万亩芦笋示范园。全区5万亩芦笋栽植面积中,就有3万亩是新栽面积。

据统计,恩阳区已兑现芦笋产业补助资金2100万元,发放产业扶持基金3570万元。同时,芦笋在当地被纳入特色农业保险,区财政出资1000万元建立“分险池”,对种植芦笋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信贷资金支持。

通过“外引内育”,恩阳区现有芦笋种植经营主体485家,并引导有条件、有生产能力的农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庭园芦笋”1.5万余户2.4万亩,其中贫困户占80%,户均年增收6500元以上。到2020年,实现全区栽植芦笋10万亩,产值15亿元。

  提升产品附加值 助推产业链条升级提升价值

产业兴旺,离不开科技创新驱动。

这几天,恩阳区惠丰农业公司总经理李实的电话响个不停,自己展台上的资料堆成了小山:“到处都是找我合作开发保健品或开发药品饮料的商家。”更有甚者,有位北京的商家提出“交定金”,并和他一同返回恩阳考察,共同开发芦笋产品。

其实,李实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择中选优。他的惠丰公司,2016年就与省农科院合作创建“专家大院”,建立了百亩芦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我们在示范基地引进了32个芦笋品种筛选对比,优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李实告诉记者,有了“专家大院”作支撑,公司定期为周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并为多家合作社解决了技术难题。

目前,恩阳已与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北京农科院、川农大、省农科院等多个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恩阳芦笋科研所”,挂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4处、高产示范基地7处,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示范带动。另外,恩阳区还积极培育基层技术骨干,通过“小灶式”培训,传授芦笋栽植技术要点,确保村村都有芦笋“土专家”。同时,恩阳与引进的好彩头等精深加工企业,开发芦笋饮料、芦笋保健品、芦笋食品等特色产品50余种。以芦笋为主的川东北农产品交易中心贸易额突破22亿元,年均增速14.6%,带动6000多人实现就业。

“芦笋疗养、养生度假”。恩阳依托“生态芦笋”,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工程,重点推出了芦笋景观产业园等生态康养基地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旅游+芦笋产品”正通过电商、旅游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