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回巴中养猪,成立全市首家上市企业!

他是一位北大博士,曾经担任广州一家上市企业总裁,年薪百万。返乡九年,带动了当地一个新的产业,坐拥一家自己的上市公司,他就是张育贤,现任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14年,巴山牧业获国内唯一猪业欧盟有机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同年10月,张育贤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意大利,并作了《中国猪肉是安全的》主旨演讲。通过“五方联动”产业扶贫等,带动1600多户6000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巴山猪王”。

QQ截图20181017113650

不恋高薪,回乡创业当“猪倌”

张育贤自小家境贫寒,在邻舍和亲友帮助下,才艰难完成学业,因他吃苦耐劳,友善肯钻,2007年年薪就达到300万元。拿到人生第一桶金后,张育贤心想自己是靠乡里乡亲的帮助接济才走出大山,做人不能忘本、不能忘恩,是时候回到家乡,想办法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于是,2009年他毅然辞掉外企高管,舍弃高额年薪,放弃繁华生活,回到家乡通江县(国家级贫困县)创业。为了选到好的致富项目,张育贤历经两年时间,走遍川、陕、渝数千个村庄,行程上万公里,最终选定纯种“青峪猪”养殖项目。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他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客户通过二维码即可随时查看猪吃的什么,在干什么,实现质量全过程溯源;通过现代化市场营销,迎合食品安全有机绿色需求,把积累的优质人脉资源变为客户,产品销量供不应求;通过让猪过上“吃有机粮、舔富硒土、听轻音乐、开运动会、饮山泉水”的悠闲生活,1头有机育肥猪市场售价近万元。2015年,青峪猪获得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福利养殖金猪奖”。“青峪黑猪”“青峪黑豚”等100多个产品,与世界500强企业家乐福、伊藤等营销合作,产品远销意大利、法国等地,受到消费者青睐,成为高端宴席的宠儿,馈赠亲友的佳品。2017年出栏青峪猪2.5万头,实现产值1.2亿元,利润2100余万元。

2

聚焦精准,产业带动助脱贫

锁定对象想办法。2014年,精准识别结束后,创业初见成效的张育贤,决定把带动乡亲的主要精力和重心放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上。然而,事情并非想象地那么简单,很多贫困户对此并不热心,仔细调查发现,贫困户主要担心猪仔没钱买,怕猪肉价格涨跌不定,利润空间小,养殖技术和疾病防疫等。如何让贫困户想养、敢养、能养?张育贤多次邀请他们实地参观,把青峪猪的成本账、收益账、对比账算清楚,并保证全部回收。同时,他还积极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通江县政府和相关机构等多方交流争取,构建起“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方联动”(政府出规划、企业出仔猪、银行出资金、保险防风险、贫困户获纯利)产业扶贫模式。

“五方联动”扶真贫。“五方联动”产业扶贫模式的主要方式是:定点帮扶通江县的中国工商银行按照一个贫困人口5头仔猪,投放资金为贫困户购买猪苗,公司为贫困户提供饲粮、技术、防疫、收购等,并购买生猪保险(每头猪保费21元),若在喂养过程中意外死亡,贫困户每头猪可获得700—2100元的理赔,保证贫困户不出1分钱,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前提下,每人每年至少有1200元的纯收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施策。

3

对无劳动力、重病残疾、年迈体弱等无养殖能力的贫困户,采取养殖大户集中托管代养的方式,公司给500元/头的纯收入补助,其中代养大户每头获纯利350元,贫困户获纯利150元。对有意愿养殖的代养大户和贫困户,公司集中组织10天实地培训,每季度开展1次实操培训,并开展考核测试。当第一批猪出栏后,公司又免费提供同数量仔猪给贫困户,实现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对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由村集体将政府投入的产业扶持基金折股投入贫困户养殖圈舍建设,公司免费提供猪苗、技术、防疫,购买保险和收购,贫困户每养1头猪可以获纯利20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按照纯利的10%收取回报,第一批猪出栏后,由帮扶干部督促贫困户运用扶贫小额信贷、养猪收入等,同等数量补栏,循环不断。这样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稳定收入问题,又增强了贫困户劳动技能,防止贫困户产生“等靠要”思想,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无来源、不可持续的问题。

5

“五方联动”真脱贫。“五方联动”模式得到贫困户认可后,公司又积极与信用联社、人保财险、四川扶贫基金会栋梁工程等机构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五方联动”覆盖面,目前已在通江县沙溪镇、铁佛镇等20多个乡镇的78个村推开,帮扶带动1600多户贫困户6000多贫困人口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户在家门口赚了钱,脱了贫,对张育贤交口称赞,称他为“巴山猪王”。但最让他感到欣慰的,还是父老乡亲脱了贫、致了富,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规划到2020年,公司通过“五方联动”模式,实现出栏15万头育肥猪,直接和间接带动100个村1万余户3万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争取早日当上“中华猪王”。

“三个优先”促增收。除“五方联动”模式外,公司在产业扶持上还坚持“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培训贫困户技术、优先收购贫困户饲粮”“三个优先”原则,在铁佛、广纳等乡镇流转2000余户贫困户土地7000余亩,再通过收购贫困户红苕藤、苕叶等青绿饲粮和玉米、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300—20000元。

挥洒爱心,扶弱济困显真情

单列贫困对象招聘名额。张育贤深知,稳定就业是贫困户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他规定,公司员工按不低于30%的比例聘用贫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并保证同工同酬。目前公司216名固定员工中就有87名来自贫困家庭,2017年人均工资收入均超4万元,直接促进87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设置基金帮助特困对象。为帮助无助的贫困孤残孩子,张育贤还建立了巴山牧业“爱心救助基金”,借助融E购开展青峪猪义卖,将卖出的每头青峪猪抽取500元和公司每年交易额的3%注入爱心基金,重点用于贫困孤残孩子应急救助。累计救助贫困孤残孩子50多名,捐赠资金100余万元。民胜小学五年级学生李成幼时落下严重眼疾,但因家贫一直未进行治疗,在获得2万多元的救助基金后,视力恢复正常。

1

动员力量参与教育扶贫。2014年7月,张育贤还联合北京大学MBA班同学向通江县捐赠现金50万元,以鼓励、资助扎根通江偏远山区的优秀教师。几年来,他共捐款捐物30余万元资助60多户贫困户和50余名贫困学生。

主动帮扶带动整村脱贫。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公司定点帮扶通江县广纳镇金堂村21户贫困户,每年免费提供猪仔、技术培训,并按市场价格上浮10%回收育肥猪,帮扶他们稳定脱贫后,公司又主动联系帮扶贫困村毛浴镇草帽子村。2016年,公司被评为“巴中市十大扶贫爱心企业”。

回首创业扶贫之路,张育贤百感交集,有艰辛有收获,他说:“我的成功既有人生的际遇,也有乡亲的支持,我的幸福既有经济效益带来的满足,更有乡里乡亲认可带来的灵魂满足,特别是看到贫困户通过养猪,走出茅草屋,喝上自来水,融入新时代,感到特别骄傲与自豪。”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