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巴中”系列报道之三——铜城寨:古道上的传奇村落

铜城寨村位于恩阳区柳林镇。该村形成于明代,选址柳林铺,地势“三寨围一梁”。至今,不少古街、古城、古庙等名胜古迹保存完好,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故事和传说。

近日,记者走进桐城寨村,为你揭开数百年古村落的神秘面纱……

古村

巨形将军石充满传奇

两姓族人择吉善而居

寨顶端巨形将军石(人头石)直立挺拔,奇峰显秀。柳林铺地处古道之上,自古以来成都至阆中的古道石极路,途经人头石胸前而过,沿途商贩来往不断,人兴财发。人头石脚下有一喷泉,可供数百人饮用,嘉庆二十三年,在泉水边修建彿音堂(关帝庙)一座。由于地处要道,张氏、王氏先人择吉善之地而居。后民居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而成型,随后不断发展,形成至今的建筑群。

据杜氏家族碑记,明末杜氏家族居于此村,清乾隆王氏家族从湖南安化中梅村移民四川,入川始祖居于铜城寨,世代生息繁衍,逐步建造完善家园文化。

四条古街户户相连

青石板道贯穿始终

铜城寨村四条老街均属人字水青瓦屋面,土木结构,一层或二层建筑。户与户均有堂屋,以堂屋为中心对称,或阔三间或阔五间,一进二或进三,户户相连,颇具规模。

上东街座东向西,全长122米,宽50米。与上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独立零星三合院或四合院。

下东街座东向西,全长85米,宽45米。与下西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相传,下东街一张姓的人较发财,修建该房屋时计划修建二层。当建至二层楼时,张老头当夜做一梦,梦中,山后老水井中出来一老头,对他说:“你挡住了我的眼睛。我看不到对面的伙计。”一觉醒来,张老头便拆去了尚未完工的二楼,他的房子比周围的房子低了三尺。

上西街座西向东,全长95米,宽45米。与上东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街后有独立零星三合院。

下西街座西向东,全长65米,宽40米。与下东街相对望,中间为青石板古道。

古村1

千年古寨 留下众多名胜古迹

铜城寨村有古街、铜城寨、香炉寨、观帝庙、观音庙、红碑、灵水湾、古桥等风景名胜古迹。分别位于老街、铜城寨、小寨子、香炉寨、灵水湾等处。

铜城寨位于老街后方,借助天然地势,并以巨石磊之,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0亩。平均高度25米,地势险要,距今约900年历史。分前后两寨,后寨为小寨子。

关帝庙,建于明朝,嘉庆二十三年重修),关帝庙分为后殿,正殿、厢房、戏楼。关帝庙周边圆寂僧人碑记五处,其中有石塔一座、古塔钱库一座,两石塔上诗词文献满布。以前关帝庙均称为武圣宫,所以关帝庙为武庙。

一九三二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率部队驻扎柳林,曾在此设过办公地。现还保存有徐向前用过的石砚台一方、床一架、小古菩萨一尊、古小石一付。一九四九年解放初期,柳林乡政府一直设在关帝庙,长达几十多年。

每年的农历5月13日为磨刀会,鸡鸭鱼肉均可入席,为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以此纪念关公单刀赴会。关帝庙在一定历史时期里作为行政属地和文化推行传播地,承载了一方人的政治、经济,文化脉络。

观音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正殿160平方米,保存完好。殿内塑菩萨17尊,左右有偏殿,殿外有光绪八年建造的字库一座。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为观音会,每逢庙会期间,庙内为香客备有素席,朝拜者甚多。

古村8

铜城寨:故事传说添神韵

黑牡丹大破铜城寨

据传,乾隆五十年间,发源于河南的白莲教当时被各地官府逮捕,余党把教员发展到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乾隆皇帝下旨各地捉拿白莲教教徒。白莲教教徒从河南进入陕西逃串至川东北,在往仪陇方向逃窜的时候,驻扎于古道柳林铺。当时柳林有一人名叫肖白秋,其人是一位秀才,也是当时巴州府的师爷,他带领他的四个儿子和当地的民众带着细软躲到铜城寨。铜城寨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寨门,并且建有通天的大寨和防御工事。一天,肖白秋的一个名叫黑牡丹的丫鬟在寨门边洗衣服,身边的一只狗忽然狂叫不已,原来是白莲教人从东寨门来攻打铜城寨,黑牡丹一边向山下扔土块石块,一边大声呼喊,民众们听到呼喊声全都赶来东寨门边,用滚木和石头跟白莲教的教众激战了三天三夜,最后白莲教大败而逃。后人因为此寨固若铜墙铁壁,故取名为铜城寨,也正因为纪念黑牡丹,后人写成剧本《黑牡丹大破铜城》广为流传。

修筑工事共抗敌 两姓族人结一家

相传明末天启年间,陕西大旱,各地民不聊生,战乱四起,张献忠几经战乱转战四川。一日,张献忠在田间方便后,随手扯一种草叶擦屁股,谁知奇痒无比,原来那是藿麻。当时他就想:“川人如此歹毒,我将来一定杀完川人。”当时的人和寨人看见铜城寨修筑有工事,也就效仿修建工事,但就在这个时候,张献忠带领兵将攻打还没有建好工事的人和寨。但居住在寨子的彭、柏二姓较多,虽然工事未完,但他们以寨子茂密的树林作掩护,相互团结,共同抗敌,最终躲过此劫。后来彭柏二姓就结为一家人并且永不通婚,此祖训一直延用至今。故后人鉴于彭柏二姓的团结就取名当时的山寨为人和寨。

陈匠升作法“请雨”

救了四十余里百姓

相传道光年间,普化天尊渡化一孩童名叫陈匠升,其家族上三代均为孝子,所以灵水湾也建有当时二十四座孝庙之首庙。陈匠升虽家境贫寒却力行孝道,并博览群书,精通五行术士,善于行云布雨,故声名远播。其传说颇多,最著名的是恩阳狮子山连年干旱,百姓就用八抬大轿把陈匠升请到狮子山,但时任民国政府的马区长不信,与陈匠升相约若请不来雨就把陈匠升当旱耙烧了。随后,陈匠升让村民用青冈树木架成八卦旋子并浇上桐油,陈匠升端坐旋子中央,嘴里念念有词,直到午时三刻都不见雨下。马区长就命令村民去点火,陈匠升见状手持木剑朝八卦旋子四周一挥,忽然一条大蛇把八卦旋子围成三圈,再用木剑在青冈木上一划,地上火星四溅,天上雷公火闪,一团乌云遮住太阳,大雨瓢泼而至。百姓则围着八卦旋子跪拜,方圆降雨四十余里。雨后地上全是青苔,鱼虾满地。后来陈匠升回家狮子山孝民四百余人相送。

妙龄少女化石头

相传很久以前,每到日落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妙龄少女在老街的中段,着装时而鲜艳时而素裹,对着街后的山石相望,时而沉思时而低语时而落泪,每每看见人来便飘然而去。街上的老人不明就理,就找来一术士,而术士不语,看了看街道和街道后的大山便走了。不几日,术士找来一对小石狮放置于老街中段的一柜房板处,石狮头朝街后大山的方向,术士手持一把木剑用力朝山后方向一挥,一股青烟飘至山上。只见街后的大山土崩石裂,大雨顷刻而下至三天四夜,而这三天四夜间,老街每到傍晚时分,都会听到偶尔的低泣哀嚎。大雨过后,日落时候的妙龄少女再也不见了。然而,街后的山上却出现了一块酷似人头的石头,最神奇的是人头石的眼睛处由于经长年流水所以生有水渍,干了以后就如泪痕一般,所以人头石也称流泪石。

铜城寨:火龙舞出千年文明

铜城寨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主要体现在民间音乐等方面。其民歌主要有在生产劳动中唱的劳动歌和薅秧歌;打石头的石匠在打石头的时候唱的号子歌;反映男女情爱的山歌;婚嫁歌谣;形式丰富多彩。再有祭祀仪式歌,分家祭、客祭、青祭、宗祭、友祭等多种祭祀歌谣,数不胜数。

相传当年十年九旱,民不聊生。有一年正月十五,来了一老道士,看到民众生活极端困苦,很想帮助这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他就叫当地民众在各自门前供好祭祀的猪头、酒,备好香、蜡、纸、火炮和烟花等物品,嘱咐大家一旦看到天空中有神龙经过,立刻要敲起锣鼓,燃放烟花、爆竹,吸引神龙的注意,并及时烧钱化纸,奉上上等的猪头、米酒等祭祀物品。还说只要留住神龙片刻,神龙一定会普降甘露,惠泽万民。

古村15

百姓将信将疑,但还是依老道士所言,各家各户都倾其所有,尽力及时备好香、蜡、米酒等祭祀之物,等待神龙驾临。

老道士别了众人独自一人来到场镇旁的水河边施起了法术。夜幕渐渐降临,正当人们要心灰意冷时,突然,从河潭中窜出一根巨大的水柱,一道霞光后,半空中出现了一条神采飞扬的火龙。人们欣喜若狂,立刻按老道士的嘱咐,燃放烟花、爆竹,吸引神龙的注意,又烧钱化纸。神龙看见地上的绚丽的烟花,听到地上欢庆的锣鼓声、爆竹声,就游到地上来慢慢欣赏。受到人们的最高礼遇后,神龙就腾上天空,口吐祥云,祥云很快覆满天空。霎时,大雨滂沱。

自此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了。从那以后,每年正月十一到十五,就自发组织模仿火龙兴云降雨的情景,搞起了烧火龙的庆祝和祈福仪式。这样,人们在一年之首的正月烧火龙,包含庄稼人美好的愿望的行动就得以长期流传下来了。

烧火龙仪式主要包括:扎龙、请水、烧龙、清宅、罢龙等五部分。火龙龙身由篾片、麻布、纸等扎成,除宝灯外,龙头、龙身到龙尾由一条10 多米长的麻布连接而成,再配上龙须,绘上鳞、角、爪等。其独具特色的排灯、龙眼子,配上专用的纸花筒、石钵花以及独门绝技打水花等,煞是好看。每条龙由8 -10名青壮男汉组成,头戴龙帽,脚穿草鞋,赤膊上阵,一人持大红龙宝,余者各举一节用麻布、竹蔑做成的神龙,成百上千的人们用硝磺、柴炭、铁屑等原料配制成的烟花,尽情地对神龙进行燃放,使之火花四溅,场面十分喜庆隆烈,让人喝彩不绝。

铜城寨村文化底蕴浓厚,由村民组织的舞龙队,每年重要节日,都要举行大型民间耍火龙活动庆祝。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