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特色农业产业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近年来,我市依托独特的生态优势与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突破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提出将大力实施茶叶、核桃、道地药材、生态养殖“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全面建成秦巴山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市跨越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栽下核桃树 收获致富果

“啪啪啪……”竹竿敲,家家户户打核桃。时下正值核桃成熟时节,在南江县团结乡梭坡村,棵棵核桃树上结满了硕大饱满的果实,300余亩核桃喜获丰收。村民刘文贵估计:“今年可以收400多斤核桃,能卖5000多元。”

团结乡林地面积宽广,由于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核桃皮薄仁满,历史上就有种植核桃的传统。乡党委、政府借势发力,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确定了核桃产业成片连线、扩面连片的思路。去年以来,先后在罗沟、筒车、安山、亭子、谷仓、梭坡等5个村规划种植核桃林1200余亩。同时,为提升村民对核桃栽植和管护水平,多次邀请上级林业技术人员进村入社,举办“田间课堂”,为种植农户讲解栽植和管护技术,确保核桃的成活率和挂果率。

QQ截图20180908125227

看到种核桃的希望后,去年冬天,刘文贵又新植核桃200株。“全部挂果后,脱贫致富就全靠这些‘摇钱树’了!”据梭坡村党支部书记陈仕拥介绍,梭坡村原有核桃丰产园300亩,今年新植核桃苗8000余株。据保守估算,三年后核桃树丰产期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可助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

这是眼下我市核桃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株核桃一把伞,一片核桃一股泉”,核桃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一路保驾护航,好的政策措施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使核桃真正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

今年以来,我市强力推进核桃基地建设,新建核桃基地6.32万亩,累计培育良种核桃嫁接苗300万株。其中,南江县建成正直镇核桃产业示范核心园1000亩,完成正直-朱公-凤仪-黑潭-双流-和平万亩核桃示范带建设。通江县基本建成5000亩瓦室-烟溪省级核桃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园,形成20公里核桃产业示范带。平昌县高峰、大寨、福申乡镇分别建成1个核桃综合管理示范点。

按照《巴中市2018-2020年核桃产业发展推进措施》的安排部署,预计到2020年,全市新建核桃产业基地21万亩,改造已有低产低效核桃林11万亩。

市林业局产业科负责人张学仕表示,根据市场需求,下一步我市将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核桃初、精加工技术,调整优化核桃产品结构,重点开发核桃食品、油脂化工产品,推进核桃产品由单一的食品功能向保健品、化妆品、医药用品、工艺品等多功能延伸,拓宽延长产业链,提高核桃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

生态养殖 养出好效益

“给我寄一件绿壳鸡蛋,最迟明天发货。”9月5日上午,巴州区平梁镇凤谷村生态农场老板余霖一边接电话,一边指导工人把一枚枚绿色鸡蛋放进包装箱里。

“别看这鸡蛋小,可值钱了,5元一枚。”“这么贵,有人买吗?”

“我们的鸡蛋没有打过广告,也没有供应超市,只卖微信朋友圈。”余霖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因为她现在已经有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几百名会员顾客,加上其他销售途径,一个月能卖出上万枚鸡蛋。

u=2535738353,2597622279&fm=26&gp=0

凤谷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2013年,在外打工十几年的余霖于带着积蓄回到这里。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曾让余霖“头痛”了好一段时间。

农业产业发展绝不能走老路,抓住全市发展特色养殖业契机,余霖决定在老家建生态农场,养生态鸡、产绿色蛋。

“鸡是虫草乌鸡,又名黑凤乌鸡,鸡苗贵,45元一只,采取林下生态放养,吃的是农场种植的五谷杂粮、野草及虫子,喝的是山泉水,采取大巴山深处的中草药进行防疫,两三天才产一枚绿壳鸡蛋。”凤谷村村支部书记杨军说,这样一算,5元一枚的鸡蛋也就不贵了。仅一年时间,通过互联网+,农场已有360名会员实行VIP消费模式,客户遍及北上广深、重庆、成都等1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年销售收入700余万元。

在全市特色养殖业发展中,青峪猪发展的速度有些惊人。从“默默无闻”到终端专卖店30多家,在家乐福、伊藤等多家连锁超市开设销售专柜。今年1-7月,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屠宰加工青峪猪1.6万头,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利润1000多万元。

听音乐、吃青草、舔硒土、吸氧吧,青峪猪养殖不走寻常路,365天全生态放养和360天以上轮牧放养。

“既满足了土猪的自由天性,又增加了猪的运动量,提升了肉质口感。”巴山牧业创始人、总经理张育贤说,“我们把一头有机猪分割成374个产品,市场售价近万元。”

前不久,从市商务局传来好消息,“南江黄羊”有了统一商标。近年来,“南江黄羊”不但有了大大小小上百个养殖场,还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已开发系列产品30种,远销北京、香港、台湾等地。为扩大市场营销,还在淘宝网、京东网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启“南江黄羊”专营店,同时在伊藤等超市上架,人民大会堂宾馆更是把“南江黄羊”作为山羊肉主要食材。

巴山土鸡、青峪猪、南江黄羊是我市实施生态养殖产业行动计划中三大特色养殖产业,目前三大产业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效益已经凸显。根据《巴中市四大特色农业产业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市将年出栏南江黄羊25万只、青峪猪30万头、巴山土鸡1400万只,生态养殖业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22年,年出栏南江黄羊35万只、青峪猪40万头、巴山土鸡2000万只,综合产值突破50亿元以上。

又是一年秋茶时 燕山村民采茶忙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又到秋茶采摘时节。9月5日下午,在平昌县鹿鸣镇燕山村茶叶基地内,记者看到,十多台采茶机在产业园里来回穿梭,隆隆的马达声在山间回旋,村民们忙碌的身影遍布茶园,他们要赶在秋茶“老”之前采摘下鲜叶,卖给当地的茶叶企业。

近年来,我市以南江县“一核两带三中心”、通江县“一带两片”、平昌县“五条茶叶产业带”为重点,建成茶园83.5万亩,投产茶园达45.85万亩,总产量达3.05万吨,综合产值41亿元。茶叶正加快成为全市脱贫奔康、富民强市的四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秋茶也能卖到六七元一斤,过去我们只采春茶,夏秋茶都丢掉了,实在可惜。现在村里有了茶叶加工厂,企业又引进了采茶机,机修、机管、机锄草。我们卖了春茶,夏秋茶又继续赚钱。”沈国山高兴地对记者说。

timg (1)

在离燕山村茶叶基地不远的平昌县青芽茶业科技公司大宗茶加工厂内,机器轰鸣,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全速运行,拌茶、分类、打包、装车,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我们的大宗茶加工厂面积共11000平方米,安装连续化、现代化、全自动大宗茶生产线6条,年加工能力2000吨。目前2条生产线已经投产,带动附近的云台、鹿鸣投产茶园已开展夏茶机采3次。现在正是秋采高峰期,预计截至10月可完成6次机采,实现每亩新增鲜叶2000-3000斤,新增产值2000元以上。”平昌县青芽茶业科技公司负责人张志勇介绍。

为进一步促进茶叶加工流通,我市不断加大茶叶加工企业培育力度。今年以来,已新培育平昌青芽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南江县云顶雾茶业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22个,新建初加工厂8个,新增茶叶加工能力3000吨,辐盖茶园5万亩。

小药材种出大产业 助力村民脱贫奔康

9月6日,天气稍渐转凉,位于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500亩的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开始进入秋管时期。“每年这个时候,就要对基地种植的佛手、芍药等道地药材进行锄草、施肥等一系列管护,一亩种植基地至少需要10名工人。”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村支书苟忠德说。

过去,昆山村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常年在外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大片土地长时间撂荒,是周围出了名的贫困村。

为了帮助群众致富,基于对昆山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土壤条件的综合考虑,该村引进了道地药材种植业主,建立了正盛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专合社+农户”的方式发展丹参、佛手、芍药等道地药材500余亩,年产值达数十万元,并优先吸纳村里180户贫困户在基地就业。

timg

“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总算是熬出头了。”今年70岁的贫困户杨庭木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新家,并将自家近5亩的土地全部流转出去,加上长期在种植基地务工,一年下来至少也有上万元的收入。

同样,40公里外的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依托果园发展林下经济,套种丹参、芍药、菊花等道地药材,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同时开花,实现步步皆景的农村田园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休闲旅游,药旅融合,延伸产业发展链的同时,让老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据了解,目前巴州区已建成西部中药博览园和秦巴药博园等药旅融合示范园5个、中药材育种育苗基地8个、“一村一品”道地药材产业基地147个,引进培育道地药材龙头企业26家、道地药材专业合作社251个,全区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