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闻面孔丨平昌烟灯村村小教师陈芳芳携母教书

镜头记录面孔,照片讲述故事,本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孔”:办起全国第一家山洞博物馆的陈喜朝;平昌烟灯村村小教师陈芳芳携母教书;巴中好妻子照顾瘫痪丈夫8年;大巴山游子吴长江的家国情怀。

360截图20180826085430490

陈喜朝今年年过七旬,是南江县双流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退休教师。为了弘扬红军文化,40年来,他花光了积蓄,举个人之力,办起全国第一家山洞博物馆。他经常独自守护在山洞博物馆里,看守红军文物,呵护石刻雕塑标语,先后迎来省内外10多万人次参观。同时,他还在双流镇街道和学儿梁村分别组建了红歌演唱队、民俗歌曲演唱队,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山洞博物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利用茶余饭后把群众组织到一块讲红军故事、唱红色歌曲;而且还凭着对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满腔热情,打造了秦巴山区第一个孝善文化碑林,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孝道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360截图20180826085902089

2015年,陈芳芳带着对未来的激情与向往,来到平昌县镇龙镇烟灯村村小教书。2017年7月,父亲离世,给家里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十几万元债务。父亲离世的打击,加上长期超负荷的劳作,母亲的语言少了,表情呆滞,行动迟缓,不堪经济重压,忧郁成疾,患上了精神抑郁症。随着不断的治疗,母亲的病情逐步稳定下来。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陈芳芳毅然决定带着母亲去烟灯村村小,让母亲跟她一起生活、工作。陈芳芳每天很早起床,做好饭后唤醒母亲,为她梳洗,把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耐心侍奉吃药就餐,然后牵着母亲的手来到学校,边教学边照看母亲,放学后又牵着母亲的手一起回到住处做晚饭。每天晚上11点过后,安顿母亲睡下,便是陈芳芳的独处时间。这时她会打开台灯,坐到桌前,准备第二天的教学工作。陈芳芳是村小主任,上一三年级的课,每期还得独立带幼儿园近两个月。虽然学生人数很少,但复式班的工作程序却很多,语文、数学、英语加自然,还有音乐、体育、美术,每门课程必须由她一个人按大纲要求上完。

1534756879566

2002年,端庄秀丽的杜丽与通江县环保局环建中心工作的向勰成婚。婚后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随着儿子的诞生,一家其乐融融,幸福的生活着。婚后第八年,身为一家之主的丈夫向勰,从巴中返回通江途中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向勰颈椎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经巴中市中心医院全力抢救,才保住了性命。高位截瘫,向勰胸口以下全无知觉,不但失去劳动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了能节省开支帮助丈夫理疗,每一笔钱杜丽都要反复掂量,尽量压缩减少开支,但对丈夫恢复有利的药品和理疗器材,她从不吝啬。就这样,杜丽无私地为这个不幸的家庭挑起重担,付出了她宝贵的青春年华。向勰在她常年耐心细致的照顾下,人也越来越精神,还主动当起了社区和家乡建设的“义务参谋”。从发生车祸至今的8年多时间,杜丽自己总是最后一个吃饭,最后一个休息。自从丈夫出事后,杜丽基本没有串过亲戚,没参加过同学聚会和朋友聚餐。几年来,在杜丽的悉心照顾下,向勰的身体有了较好的恢复,还能驾驶残疾人专用车在杜丽的陪护下走进乡村小道进行溜达。奇迹的出现,大家都夸向勰有福气,有个不离不弃体贴入微的好妻子,她们的事迹真正诠释了“久病床前见真情 ”。

1534906299638

上世纪70年代初,吴长江出生在川陕革命老区南江县。作为家里的“老大”,自然担责多一些。七八岁时,吴长江就开始下地耕田、砍柴放牛。在父辈影响下,吴长江自幼学写毛笔字、习图画。中学时期,师承当地知名书画家石文格进一步学习。1989年,他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师范大学正开设启功书法高级研修班,于是花了两块钱,从广元坐火车来到了北京。1995年开始,吴长江在著名画家侯德昌、白雪石、范曾等鼓励和指点下尝试美术研修和创作,主攻工笔熊猫、大山水、牡丹等。后来,经启功先生介绍,他又师从其高徒苏士澍。近三十多年来,吴长江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各界创作并赠送书画作品上千件。作为从大巴山走出来的“巴山汉子”,吴长江时常把关爱的温暖传递到自己的家乡。2013年,他率领五名在西安打拼的企业家不远千里赶回南江,举行“情系大巴山,关爱下一代”爱心企业南江行捐赠会,向南江县捐赠现金17万元,让老区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