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巴城这些特色街很“火”

编者按——

近日,市委书记罗增斌深入巴城就特色商业街建设进行专题调研。他强调,要加快特色商业街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形象。

巴城特色街区你了解多少?特色街区的现状又如何?怎么打造真正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曾经,巴城这些特色街很“火”

说起巴城的特色街,一些老巴中印象深刻,一口气就能把巴城的发展脉络一一道来。而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曾经的巴城,江南和江北都有各具特色的商业街,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还繁荣了整座城。

 

老巴中人印象

文庙街:

餐饮店副食店遍布

白天晚上热闹得很

1981年7月的一天,骄阳似火,年仅十来岁的李先国随几位老师和同学,从恩阳区一个边缘乡镇坐班车前往巴城。车过恩阳镇,又沿着麻石垭到东兴场老公路前进,驶向西华山西侧山梁,当经过鹰嘴山下面现巴州区疾控中心背后转弯处的公路时,从车窗外看去,一座城市清晰地映入眼帘,

这座比老家乡场大很多的城市让年少的他一阵激动,这是李先国第一次见到巴城,来到巴城。当时给他的第一感觉是“好大一座城”。

其实,那时的巴城,不足现在的五分之一大,只有老城这一块,北到巴河南岸,南到现南池半边街,东到巴河一号大桥,西到现在的柳津桥头,现在的文庙街、小街子、草坝街、罐头厂和宕梁有一些房子。江北、南坝和回风,则是一片绿油油的山地和农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都还清楚的记得,那时的文庙街、人民医院、邮电局等在这里,街上有许多如川北凉粉、狗不理包子这样的特色餐饮店,人们逛街累了,就在这些店吃饭,人气旺得很。”李先国称,这条街除了餐饮店,还有一些卖副食品的商家,热闹得很。

特色街区-1

麻柳湾

文史资料说话

师范校至西华宾馆:

芝麻饼子香气诱人

学生翻墙也要吃

据巴中文史记载,1984年前后,巴中师范(现高级中学)至西华宾馆短短50米的地段,是巴城有名的特色街。当时这条街上全是低矮的瓦房,有四五家芝麻饼铺,饼子由平坦的铁锅和柴火烤制,烤好后放在一张大簸箕里,刚烤好的饼子香气四溢,搁置一会儿吃起来酥脆爽口,饼子1毛5分钱一个。

当时,在巴中师范学校读书的很多学生正值长身体,尽管国家补助的32斤粮食和16元菜票已经足够,但还是被芝麻饼子的香气吸引,午休或晚上睡觉后偷偷从寝室跑出去购买,或者用学校发的粮票兑换。有的学生,更是趁管理人员不注意,翻过学校的围墙去买,悄悄拿到寝室,分给同学,藏在被窝里吃。那时的芝麻饼子,学生成了消费主体,生意很好。

 

草坝街:

理发铁器竹编汇聚于此

成为老城最繁华的街区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老城房屋不多,草坝街全是土墙房,街道为泥石路面,将军宾馆至川剧团处,有几家理发店,使用手工剃刀和剪子,用洗衣粉和皂角水给客人洗头,理发师傅有男性也有女性,其中有一个40岁左右的女师傅,理发的技术非常好,服务态度也和蔼可亲,会吹“费翔”那种爆炸式的大背头,很有名气。

巴中师范学校很多学生为赶时髦,常去找她理发。除了理发、吹发,这位理发师傅还会烫发,用的药水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烫发产品,但全是纯天然的原料,许多市民和学生都经常照顾生意。

除了理发店,在草坝街,还有许多铁器、瓷器、竹编、木制品、鞋铺,各种商品摆在街道两旁,赶集过街的人非常多,整条街热闹得很。据说,人气最旺的是一家卖糖水的商铺,当时白糖缺乏,店主做糖水只能用糖精勾兑,糖水5分钱一杯,顾客络绎不绝。

当时,紧邻草坝街的中南大厦电脑城,有一家低矮简陋的旅馆,名叫迎宾旅馆,与三号桥头滨江大厦处的望江宾馆一起,成为巴城最有名的两家宾馆,来住店的顾客很多。

由于地理位置好,商贸活跃,草坝街沿线成为老城最繁华的街区。

 

江北祠堂街:

各种名特小吃云集

热闹繁华了好一阵

据史料记载,建地区以前的江北,从现在的吊桥街口到老城的白马井街,一条牢固但晃悠悠的吊桥将老城和江北连接在一起,成了两岸居民唯一的人行通道。

吊桥拆除退出巴城历史没有几年,人们都还记得,吊桥街随着吊桥的兴建而兴起,基本是现在样子。在现在巴人广场上面的平台上,现在的巴中三中那时名叫江北乡中学应运而建,一幢教学楼很是醒目耀眼,成为了江北第一个地标。

后来,随着江北新区开发,楼房和街道不断出现,祠堂街也走进人们的视线。按照城市功能定位,祠堂街命名为“好吃街”,姜胖子肥肠粉、川北凉粉、鸡丝豆腐脑、芝麻饼子等巴城特色名小吃云集于此,热闹繁华了好一阵。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