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扶贫》研讨会暨巴中市重点文艺项目推介会在京举行

4月17日,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扶贫》研讨会暨巴中市重点文艺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出席,《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主持;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刘周远出席;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涂虹介绍巴中市情并推介了重点文艺项目。

《大国扶贫》是由我省乡土文学作家贺享雍深入我市,历时4个多月创作的一部30余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该作品客观展示了我市脱贫攻坚的实践进程,直观量化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是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与经验做法的精准度量和真实记录,首发于《中国作家·纪实版》,后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何建明指出,脱贫攻坚是一个值得书写、挖掘的大题材。报告文学作为真实记录时代脉搏、深度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在脱贫攻坚重大战役中不能缺席。《大国扶贫》作为一部真实记录革命老区巴中决战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报告文学作品,选择了好题材、好地方、好角度。为写好这部作品,作者做了大量艰苦的采访工作,同时又以对故乡特殊的情感书写了巴中的人和事,深刻反映了革命老区人民不甘落后、自力更生、勤劳拼搏的精神风貌和力量,是一部扎实饱满有温度、值得推荐推广的优秀作品。巴中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高度重视文化工作,采用项目推介会的形式展示本地文化、推介文艺项目,吸引更多作家、文艺家、文化企业家参与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与会专家学者、作家认为,《大国扶贫》书写脱贫攻坚战取得的重大业绩,诠释了巴中经验的丰富内涵,厚重扎实,感人至深,又充满思辨精神,是真正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故事。作品聚焦扶贫一线的工作者,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写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和力量,这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所在。全书在布局谋篇上,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在创作手法上,寓意深刻、文笔生动、视野开阔、用情至深,是一部历史感、真实性与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的佳作。

会议推介展示了我市23个重点文艺项目,其中《巴国风云》《下里巴人》《不变的守望》等巴文化题材6个,《决战空山》《王坪往事》《巴山游击队》等革命文化题材6个,《晏阳初》《张思训》《刘伯坚》等名人文化题材6个,《米仓风韵》《花开义阳》生态文化题材2个,《巴山小康路》《早晚恩阳河》等其他题材3个。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