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有了“法”脱贫有办法

法治扶贫的巴中路径

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普法宣传,强化法治扶贫工作保障,加大政法帮扶力度

完善基层治理

探索“群众评议众口调”“村民说事会”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进“雪亮”工程,推行“群防群治”

利剑打击犯罪

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体系,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严厉打击扶贫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

开展公益服务

开通精准扶贫公证办理“绿色通道”、组建民工权益法律服务团、推出建卡贫困户免费法律援助服务

如何实现脱贫摘帽?需要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需要各级干部群众的激情热情和苦干实干,当然也离不开法治支撑。

在脱贫攻坚征程中,我市各地各级政法部门,根据各自岗位职能,结合区域贫困特点,积极为脱贫攻坚出实招,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发挥职能作用服务保障脱贫攻坚

2017年12月8日晚,通江县广纳镇龙家扁村村委会处的农民夜校灯火通明,村民聚集在一起,认真听镇上的司法干警讲解法律知识。“我们主要是通过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具体案例,以案释法,讲解土地承包、土地流转、人身损害赔偿等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广纳镇司法所相关负责人说。

结合巴中市情特征和政法工作实际,我市政法机关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始终贯穿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全力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这条主线,切实将政法服务保障脱贫攻坚纳入政法工作全局。

全市两级政法机关均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全市政法保障服务发展十条措施》《巴中市政法机关聚焦法治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等系列措施,强化政法机关职责在服务保障发展中的职能,逐级压实工作责任。

近年来,全市两级政法机关先后组建脱贫攻坚工作队26支,选派92名优秀政法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18名干警开展巡回帮扶和跟踪督导,1700余名政法干警与4000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为帮扶挂联的80余个贫困村投入和协调争取资金近5000余万元,帮助硬化道路、改水改电、建设电商平台和修建文化阵地等。目前,已有52个挂联村预期脱贫。

创新基层治理提升治安综合防控能力

近日,恩阳区上八庙镇寨城村村民李显锐家的院坝里,一场“众口调”的回访正在进行。李显锐曾是一起占地纠纷的当事人,当初区、镇、村三级抽调人民调解员,并发动李显锐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一起参与评议和调解,最终这场纠纷得到合理解决。李显锐后来还成了村里的义务调解员和宣传员。

我市紧盯农村矛盾纠纷高发区域,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抓手,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春风”行动。目前,已经探索出“群众评议众口调”“村民说事会”“建言中心”等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推进农村债务纠纷、林地补偿、保险理赔等矛盾化解,助推脱贫攻坚。

我市还积极夯实基层治安防控的薄弱环节,以完善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为抓手,务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先后建成45个村(社区)示范点。同时,积极推进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和社会治安防控等级化响应,实现农户、村、乡(镇)、县(区)四级网络防控响应。

紧盯问题“亮剑”出击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查办了村里违法犯罪的干部后,村里扶贫气象一派明朗。”通江县某村村民深有感触地说。该村委会原主任刘某在管理、经手以工代赈和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项目资金的过程中,采用白条入账、虚列支出的非法手段套取项目资金20余万元,最终被法院判处两年有期徒刑。

针对扶贫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市政法系统严惩经济犯罪,着力解决因道交消防、邻里纠纷、吸毒赌博、侵财犯罪阻碍脱贫乃至致贫、返贫的问题,严厉打击恶意欠薪、恶意阻工、强揽工程等涉及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等违法犯罪行为。

全市政法系统建立了市、区县两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体系,组建了全市预防职务犯罪宣讲团,深入全市重点乡镇和涉农部门宣讲;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领域和资金分配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和加强预防扶贫领域执法犯罪专项工作。2017年以来,立案查办职务犯罪58人。

免费法律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近日,南江县东榆镇战斗村返乡创业人员陈鑫想扩大桃树种植面积,不懂法律知识的他首先想到的是给村里的法律顾问打电话咨询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知识。

脱贫攻坚,服务民生是首要任务。全市政法系统开通精准扶贫公证办理“绿色通道”、组建民工权益法律服务团、推出建卡贫困户“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一站到底”的免费法律援助服务,有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2017年以来,共办理贫困村扶贫领域资金使用等公证事项158件次,为困难群众免费办理公证776件,减免费用近8万元;建立维护农民工权益联动机制,监督移送并起诉9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涉案金额900余万元;为贫困村农民工讨薪、工伤赔付提供免费法律援助155件次,为贫困群众挽回损失近8000万元。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