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铲除减贫路上“绊脚石”

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全面部署,在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方面提出了7条路线,其中关于脱贫攻坚特别强调,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庄严承诺,以利惠于民的扶贫政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创业致富的带头人队伍、务实肯干的驻村工作队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使贫困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减贫之路并非坦途,越是向前进、往深走,越是荆棘遍地、困难重重,这就越要攻克坚中之坚、破解难中之难,坚决铲除减贫路上的“绊脚石”。

坚决铲除“等靠要”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比物质贫困更难解决的,是精神贫困。总体而言,贫困地区群众脱贫愿望强烈、脱贫干劲十足,但仍有部分地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扶贫干部为了脱贫想方设法、忙前忙后,少数贫困群众却“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关键还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必须引导群众树立脱贫攻坚主体意识,强化“我要脱贫”的认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靠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贫困命运。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精神”短板,积极帮助群众谋思路、找门路、挖穷根,在减贫路上取得新突破。

坚决铲除“留锅底”地区。众所周知,粘在锅底的食物,很难清除干净。在脱贫攻坚中,深度贫困地区就如“锅底”,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潜力有限。“锅底”不清除干净,脱贫攻坚就“永远在路上”。必须以更强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找准致贫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实际确定科学脱贫目标,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既不好高骛远定目标,也不贪大求全下任务,更不甘做“好人”搞平均,而是实事求是地想、踏踏实实地干,把项目、资金、人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把“帮眼前”与“扶长远”结合起来,集中“兵力”攻坚克难,坚决啃下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决不让一个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掉队,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贫困群众都不能少”。

坚决铲除“一阵风”心态。距离2020年脱贫目标实现的时间越近,越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观望态度。有的干部心思不在脱贫上,希冀于脱贫攻坚中的“镀金”能让自己更进一步;有的干部不思进取、不谋发展,固守现有脱贫成果,只待最后时刻“冲关”;有的干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督一督就动一动、查一查就干一干。这些干部,把脱贫攻坚当成“秀场”,耽误了好政策、轻慢了致富心。脱贫攻坚不是运动战,不能搞“一阵风”,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和实干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争分夺秒、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誓与脱贫攻坚决战到底。

推荐视频